正文 第16章 建立企業內部的信心和信任(2)(1 / 3)

經常聽到一些骨幹或者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抱怨: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但實在是手下的人不行。

為什麼會出現抱怨下屬甚至拒絕培養下屬的行為呢?

第一,這些人身上有很強烈的英雄情結。一些管理者在帶領團隊執行任務中,喜歡自己做英雄,做老大,忽視了團隊成員的作用,把團隊能力變成了個人的能力。他們要求自己是英雄,甚至認為自己已經是英雄了,同時“仇視”別人達到他的水準。結果可想而知,長此以往,有些下屬樂得成為觀眾,看領導表演;有的幹脆離你而去。這些人有很強的控製欲,他們在工作中不僅控製自己,而且控製別人和下屬。他們希望令行禁止,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嚴格要求並且以身作則。這種超強的控製欲使下屬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第二,忽視團隊的力量。一些管理者們在得到上級的肯定、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又喜歡把功勞記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他們不明白,沒有團隊成員的支持和通力協作,單槍匹馬是完不成任何工作的。

有這樣一位企業中層骨幹,剛開始在一個小部門工作時,由於年輕、不熟悉情況,所以他謙虛謹慎,尊重下屬,積極與其他部門協調,工作很有成效。不久,他被提拔到更高位置。提升後,他認為這都是自己的功勞,是自己能力的體現,表現也漸漸傲慢起來:對下屬倨傲,與其他部門爭功諉過。公司上下普遍認為:這個人變了。後來,部門員工聯名給董事長和總經理寫信,要求撤換該部門經理。其他部門經理也默許此建議。最後的結果是,眾怒難犯,公司高層經討論後,撤換該部門經理了事。他的失誤是忘記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祖訓。因為,下屬的支持是領導成就自我的關鍵,所以,要對下屬關心,要學會發動員工、依靠員工。當然,這種關心和依靠,不能失去原則。如果到了稱兄道弟、勾肩搭背的程度,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管理就難了。寬嚴有度,才是一個領導對下屬應有的態度。

第三,看不起下屬,總埋怨下屬能力不足。有些領導說,我也想培養下屬,但我手下的人不行。作為領導要堅信:你身邊的人最優秀。在我們的職業環境中,常常期望自己的下屬、同事是什麼樣子的,你就要把他當成你期待的樣子對待。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終於有了隆中對。諸葛亮指點江山,氣勢如虹,三分天下,規劃了一個安定天下的大戰略。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一個幾乎是道德和智慧化身、沒有瑕疵的人,為何不僅沒能實現匡扶漢室的理想,而且蜀國還是三國中最先亡國的呢?當時的情況是,劉備死後,諸葛亮身居丞相高位,能力超群,卻沒有一個培養接班人計劃,甚至對阿鬥也沒有進行培養,以致造成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局麵。他最後選定薑維做接班人,主要還是讓薑維做事,對薑維如何製定戰略、如何處理內政,尤其是處理與成都朝廷集團的關係等方麵缺乏悉心培養指導。他這麼幹不行,連他的對手司馬懿也看出來了,事務繁雜又事必躬親,肯定活不長了。果然,諸葛亮不久就積勞成疾,過早離開了人世,形成了蜀國巨大的能力真空。

諸葛亮之壯誌未酬,固然有當時複雜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麵的很多因素,但他沒有下力氣培養下屬、培養接班人,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領導,抱怨下屬不行是一大忌諱。因為,抱怨下屬不行,無非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下屬不聽指揮,你領導不了他。如果是這種情況,說明你的能力不行或管理方法有問題;第二,是下屬沒有長進,工作不稱職。如果是這種情況,說明你不能教育並幫助他成長,同樣證明是你的能力不行或管理方麵有問題。

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期開始時,羅森塔爾讓校長把3位教師請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學校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把他們分成3個班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3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學生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學生或者學生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一年之後,這3個班的學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這時,校長才向老師說明了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挑選出來的最優秀的,隻不過是隨機抽取的普通學生。這讓3位老師都以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這時,校長又告訴老師第二個真相:他們也不是全校最優秀的教師,同樣是隨機抽取的普通教師。

事實上,結果正如羅森塔爾博士當初所預料的那樣:這3位教師都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教師,學生都是高智商的優秀學生,因此對教學工作充滿信心,工作自然非常賣力,結果當然就非常“理想”了。

其實,每個人都賦有巨大的能量,關鍵在於發揮管理的效能。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工作。

揚長避短,用人所長

在團隊中,管理者經常遇到十分頭痛的“刺頭”,作為領導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措施。比如,可以尋求公司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將這類員工全部炒掉,以保持組織的純潔度。但是,這是你實施管理的最終目的嗎?這樣做能使你不斷挑戰更高的管理績效嗎?是的,你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組織不出問題,但到最後,你得到的可能真的是一個非常聽話然而平庸無比的團隊——根本無法創造更高的管理績效。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你應該有胸襟、有能力融合各種類型的員工,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並且激勵他們不斷挑戰更高的工作業績。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任何事物之間都有差異。同樣,在企業裏,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工作方法,主管隻有讓每個員工發揮其長,才能各盡其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丞相要出使別國,走了幾天,來到一條大河邊。丞相無法向前,隻好求助於船夫。船夫劃著船靠近岸邊,見丞相一副士人打扮,便問:“你要過河去幹什麼?”丞相說:“我要到齊國去,替我的國君遊說齊王。”船夫滿不在乎地指著河水說:“這條河隻不過是個小小的縫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過去,您怎麼能替國君充當說客呢?”

丞相反駁船夫說:“您說的並不對呀。您不了解世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比方說,兢兢業業的人忠厚老實,他可以服侍君王,卻不能替君王帶兵打仗;千裏馬日行千裏,為天下騎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內捕捉老鼠,那它還不如一隻小貓頂用。寶劍幹將,是天下少有的寶物,它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可是給木匠拿去砍木頭的話,它還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頭。就像你我,要說掄槳劃船,在江上行駛,我的確遠遠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遊說各國君主,你能跟我比嗎?”船夫聽了丞相一席話,頓時無言以對。他心悅誠服地請丞相上船,送丞相過河。

船夫和丞相都是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職能,想要完成度過河去出使他國這一件任務,則需要丞相和船夫兩方麵相互配合才行,都發揮長處才行。同樣,在一個團隊當中,每一個都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隻有在他人的協助之下,才能夠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實現一個共同的計劃。特別是進入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分工也變得越來越細致,每一個人所負擔的工作所占全部任務的部分也越來越小。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每一個人祈禱的作用就是越來越小,相反,每一個人的作用都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隻要有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好,那麼其他所有的人努力都將會成為一堆廢物。

作為團隊精神的核心,就應該是互惠互利,互相幫助。隻有在每一個人都通過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而協助他人完成相應的任務,全部團體的任務才有可能被高效率地完成。每一個團體成員隻有在全部團體任務完成之後,才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如果全部團體的任務不能夠很好地完成,那麼每一個團體成員的勞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對於一個團隊而言,僅僅做到重視個人能力與職位相配還不行,團隊需要的是整體的力量而不是個人能力最優化。要實現整體的力量最優化就應該實行優化組合,使團隊之間的人能夠相互取其長、補其短。鬆下幸之助有一個著名的“兩個輪子”的管理哲學。這一個觀點的論點就是:“員工與管理者,是公司企業車上的兩個輪子。隻有當兩個輪子都處於協調、均衡狀況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得以生存、發展和繁榮,廠方和員工也才可以得到效益,兩方麵本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他認為,一個企業一定需要有協調的行動,不然,這樣的公司就會是一個失敗的公司。管理者的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維持企業內部的協調,而要維持協調,就應該實行優化組合。

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個很善良的人剛剛死去,上帝決定讓他去天堂享福,並派了一個天使前去引導他。於是天使領著他前往天堂。他們走過一個房間。他看見看到裏麵很多人,手持長柄的勺子,圍著一口大湯鍋,搶著從鍋裏撈東西。但是因為柄太長,勺子裏的湯都送不到自個嘴裏,他們擠得一塌糊塗卻誰也喝不上湯。天使告訴那人:“這裏就是地獄。”

又過了一陣子,他們走過另一個房間,看見裏頭也有一群拿著長勺的人,他們也是手持長柄的勺子,圍著一口大湯鍋。但是與剛才那一個房間裏麵的人不一樣的是,這個房間裏麵的人都是排隊從從容容地舀出湯,然後用長勺互相喂食。這裏麵一片幸福安詳。“我們到了,這裏就是天堂”,天使說對這個人說。

同樣是很長的勺子,同樣是圍著一口大鍋,但是沒有一種優化組合的結果就是誰也不能夠喝到湯,而一旦大家相互優化組合在一起,每一個人都可以喝到鮮美的湯了。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就在於此,一個優秀的團隊和一個差勁的團隊其差別也在於此。從這一則寓言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一個團隊而言,良好的組合是有多麼的重要。同樣的團隊人員、團隊資源、由於不同的組合方式,就會有不同的力量,就能產生出不一樣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