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曆史,孕育了千百萬古聖先賢、仁人誌士。他們以其獨有的風格、獨到的視角,鑄就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為人類積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寶貴典籍,其中蘊涵了大量講述軍事方麵的兵書戰策。
曆史上這些兵法、謀略,源自個體和群體軍事對抗的實踐,是失敗教訓與成功經驗的升華,是用鮮血凝成的理論。這些用生命換來的兵法、謀略,平時是指導軍隊建設的思想武器,戰時是克敵製勝的法寶。《孫子兵法?謀攻》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孫子看來,使用謀略是解決戰爭的最好措施。軍事家毛澤東更是這方麵的千古高手。他在1948年10月,以一篇文章的現代“空城計”,擊退了圖謀進攻西柏坡的10萬重兵;1969年9月底以“兵不厭詐”、“秘而不宣”連續兩次核試驗,鎮住了蘇聯先發製人的核打擊……如此謀略,古今有幾?國內外的軍事高手誰不折服?所謂用劍,敵一人;用兵法,敵萬人。若要戰勝敵人,兵法不可或缺。
兵法、謀略雖然針對的是軍事,其實它揭示的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改造客觀世界的方法與智慧。兵法不但在軍事對抗中,可以成為克敵製勝的法寶,而且在生產實踐、科學實驗中,也能成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利器。現代經營之道、生存之道與古代用兵之道雖有差別,但二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彼此可以互相借鑒,互相融通。特別是當今正處於和平是主旋律的環境中,軍事謀略則更多地應用於商戰、資本市場博弈。每一個在商海裏摸爬滾打的經營者與資本市場博弈的投資人,學習古代兵法,掌握謀略的精髓實質,可增加勝算的概率。可想而知,一個足智多謀的經營者或資本市場投資的股民,與一個不懂謀略、憑想當然蠻幹的對手博弈,誰勝一籌不言自明。一切期望在商海、股市中博弈獲得收益的投資人,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兵法應用的秘籍。
本書根據作戰時序、鬥爭形式、戰場態勢,試將謀略歸類為經略、依勢、並戰、柔克、佯敵、進攻、應變、防禦等不同門類。編寫時,通過對兵法謀略出處的探源,結合古今中外戰例的引證,又以新的視角對商戰以及資本市場股票買賣博弈的案例進行分析、探討,由淺及深,由表及裏,由遠及近,由軍轉民,由戰場轉向商海再及股市。通過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方法,逐步加深對謀略的領悟,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增加博弈的智慧。本書力求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對兵法進行介紹解讀,願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並給讀者帶來好運,在博弈實踐中增加勝算的概率。
本書在編寫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原部隊老領導的關注、鼓勵與支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蘇士澍先生為本書題寫了書名,令人感激不盡!在此一並表示謝意!編者才疏學淺,本書有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