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情報大戰,驚心動魄(3)(2 / 3)

★原子能專家出賣法國核機密

坦珀維爾的間諜活動有時看起來簡直到了可笑而又原始的地步。他多次在原子能中心秘書處辦公室,放心大膽地複印一份又一份機密文件,居然沒一個人過問或注意他在那裏幹什麼。

1992年夏天,倫敦有個自稱叫奧欽柯的人(前克格勃招募的間諜)向英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前克格勃在法國從事間諜活動的有關情況,其中涉及坦珀維爾。9月11日,英國內務部長致函法國司法部長,向他通報了奧欽柯的上述供詞。信中特別指出:“有跡象表明,俄國最高領導人已下達命令,要其情報人員在嚴格遵守一切必要防範措施的前提下,繼續與坦珀維爾保持聯絡。”

法方接此情報後立即采取緊急行動,第二天就派出兩名特工在坦珀維爾所在地奧爾斯市對其進行嚴密跟蹤。

1992年9月14日上午9時,坦珀維爾一腳剛邁出家門,這兩名特工和幾個全副武裝的警察突然衝出來。這人還沒回過神來,他們便蜂擁而上,用手銬死死地將他銬住。

擋不住的金錢誘惑

坦珀維爾出生在法國北部一個小城。他9歲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自幼聰明過人。從踏進小學校門到大學畢業連連跳級,學習成績一向全優。大學畢業前夕,他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在剛開始工作時就已是一個頗有名氣的核物理學家了。他的優異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因家庭生活拮據,他邊上課邊在一所私立學校代課。他好像天生就是當教師的料兒。他那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講解總是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每每贏得學生們濃厚的興趣和交口稱譽。

一分辛苦,一分收獲。講課掙來的錢不僅解決了坦珀維爾的學費,而且口袋裏還有足夠的零花錢,再也不像昔日那樣囊中羞澀了。他就這樣完全靠自力更生上完了大學。坦珀維爾也許是從這講課中嚐到了甜頭吧,被分配到薩克爾研究院(法國原子能中心分院)工作後,仍然繼續抽業餘時間在一所學校講課。但坦珀維爾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會由教學而跌入陷阱不能自拔。

一切都得從1987年年初講起。

一天,一個自稱叫謝爾日的人親自找上門來。這人1.8米以上的個頭,西裝革履,風度瀟灑。一見麵,他就彬彬有禮、滿臉笑容地說是慕名而來,因為他早就聽說坦珀維爾學識淵博,課講得生動活潑,常常博得學生滿堂喝彩。接著謝爾日又異常謙虛地說他的物理學成績還馬馬虎虎,但對數學卻完全外行,因此他想請坦珀維爾為他補習一下數學。每堂課他願支付300~400法郎,而且還是現金。至於其他情況,謝爾日一概避而不談。坦珀維爾也不是好奇之人,所以也就未加細問。

聽這人的口音,坦珀維爾竟認為他是英國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商人。實際上,謝爾日的真名叫謝爾蓋·斯米廖夫,係克格勃軍官,時任蘇聯駐巴黎使館二等秘書。他的任務是在法國原子能中心及其下屬單位物色合適人選為克格勃充當間諜,進而提供法國有關核武器研究與試驗等方麵的情報。

盡管此時的坦珀維爾出有轎車,入有華室,早已不是學生時代的那種窮酸相,他對謝爾日剛才的“報價”仍然怦然心動,於是便爽快地答應了這位不速之客的請求。

謝爾日心中竊喜,第二天便來聽課了。這位新“學員”勤學好問,竭力與坦珀維爾套近乎。他借口學習需要,待混熟後便開始向這位老師索取一些文件資料。坦珀維爾對他這位學生用功學習深表欽佩,很樂意滿足他的要求。

但起初他向謝爾日提供的資料僅限於各種雜誌、工作報告及其他一般性科技資料。這些都不涉及法國在核物理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就。謝爾日並不以此為滿足。為博得坦珀維爾更大的信任,謝爾日除按時支付“學費”外,每次都特意多給一些,隔三差五還請坦珀維爾到飯館吃喝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