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情報大戰,驚心動魄(2)(3 / 3)

核潛艇的聲呐探測儀、潛望鏡、導航雷達、DSM天線等等傳感器,把所捕獲的信息綜合反映到了液晶顯示器上:在他們前方約10公裏處的水底,有兩艘蘇聯籍核潛艇迎麵向他們駛來。二對一,明顯處於劣勢。

美潛艇官兵們驚恐之餘,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蘇聯核潛艇怎麼會一下子竄到他們眼皮底下來呢?

蘇聯核潛艇的技術裝備雖然也相當先進,但它們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在水下航行時螺旋槳的噪音太大;美國和北約的反潛部隊通過探測噪音,能完全掌握和控製蘇聯核潛艇的行蹤。美國核潛艇通常可以探測到300多公裏之外的蘇聯核潛艇螺旋槳的聲音,有時甚至一艘潛艇能夠同時跟蹤監視兩艘蘇聯潛艇,因此蘇聯核潛艇不可能竄到美國人眼皮底下而不被發覺。

不管美國人如何困惑,兩艘蘇聯核潛艇就在他們前方不到10公裏處。如果蘇聯人發射反潛魚雷的話,他們在幾分鍾之內就會粉身碎骨。

蘇聯人當然也發現了美國核潛艇。盡管在數量上占優勢,武器裝備也不弱,但蘇聯人並不想挑起事端。他們與美國潛艇對峙了一會兒,然後改變航向,駛進了鄂霍次克海。

蘇聯核潛艇消失了,美國的潛艇官兵們這才長長鬆了一口氣。雖然沒有發生衝突,但兩國核潛艇此次在太平洋裏的邂逅相遇,卻給美國人敲響了警鍾。他們駕駛著核潛艇迅速返回美國,將邂逅蘇聯核潛艇的情況,向美國國防部作了詳盡的報告。

美國的國防官員們看到報告後同樣大吃一驚,立即命令海軍情報部對蘇聯核潛艇的情況展開調查。

於是,美國海軍情報部向蘇聯太平洋艦隊的基地派出了間諜。

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座美麗的港口城市,是蘇軍在遠東的唯一海軍基地,也是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母港。太平洋邊防軍司令部就設在這裏。

美國選派了一位核潛艇專家,手持中立國的護照,以旅遊者身份進入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並在當地秘密情報關係的協助下,順利接近了軍港。

接近固然是接近了,但美國間諜卻無法獲得所需要的情報。軍港內外戒備森嚴,哨崗林立,非特許證件,無關人員是根本無法進入的。美國間諜想了各種辦法企圖混入,但均告失敗。有一次還險些被蘇聯人識破抓住。迫不得已,美國間諜隻好放棄潛入行動,隻在港口外麵找了個隱蔽點,用特製照相機對港口內停泊的核潛艇拍了幾張照片,然後溜回美國交差。

無法搞到蘇聯新型核潛艇的詳細情報,美國海軍情報部陷入一片焦慮之中。情急之下,一位年輕的海軍情報官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蘇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戒備森嚴,沒辦法派人進去,那麼可不可以派動物進去呢?比如說是一隻海豚……

他的設想引起了情報首腦的興趣。這位情報官走訪了有關動物學家和水族館的海豚訓練員,很快就製訂出了一套周密的“海豚行動計劃”,並得到了國防部首腦的賞識和認可,迅速付諸實施。

首先,他們從一家儀器公司定做了幾枚微型探測儀。這種儀器能吸附在核潛艇的底部;並能將核潛艇的燃料、動力、航速、噪音等方麵的信息記錄下來,然後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後轉換成具體數據。這就是機密情報的來源。

與此同時,他們還根據間諜竊拍的蘇聯新型核潛艇照片,製作了三艘潛艇模型,分別是“邁克號”、“西拉號”和“阿庫拉號”。所需器具準備停當以後,海軍情報部立刻派人前往日本衝繩島。在衝繩島那霸市北麵的國頭郡,建有一座占地約77公頃的海洋公園。美國的情報官們看中了該公園海豚劇場裏的演員——海豚和訓海豚的日本人。他們出高價秘密地收買了一名日本馴獸員和他的海豚,讓其協助完成“海豚行動計劃”。美國人自己的秘密行動,為什麼非要讓日本人來協助不可呢?因為美國人不可能從太平洋上派出海豚間諜,距離太遠,海豚不容易找到目標;他們必須到日本海去近距離釋放海豚。海豚固然聰明,但畢竟比不上人。被秘密收買的日本馴獸演員,按照美國海軍情報部的要求,開始訓練他的海豚了。日本馴獸員將美國人仿製的蘇聯三艘核潛艇的模型停泊在一個港灣裏,然後按照預定的距離,讓他的海豚用嘴叼著微型探測儀遊向核潛艇模型,並把探測儀吸附在模型潛艇底部。待海豚返回來後,喂它些最愛吃的魚和烏賊。過一段時間,他再命令海豚遊向潛艇模型,將吸附在模型潛艇底部的微型探測儀用嘴叼回來,又喂它一些愛吃的魚和烏賊。如此循環往複,讓海豚逐漸形成條件反射。

被訓練的這隻海豚,原本就是個動物演員,有很好的受訓基礎,因此在幾個月之內便學會了新的課目,能準確地將微型探測儀送去和取回。美國海軍情報部隨即將“海豚行動計劃”的核心項目付諸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