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間諜,向高科技進軍229(3)(3 / 3)

現在,這位比利時人加緊了攻勢。他三番五次地強調說,這筆買賣不會有損於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地位。顯然他認為莫斯科將永遠不會把這筆交易的秘密泄露給馬圭爾的西方競爭者,這個事實是他做這筆生意的有力論點。他又公開承認,自適應數據庫係統列入莫斯科的購物單中,已有三年之久了。起初,需要的是其他一些技術,但現在,德吉特解釋說,進出口公司變換了重點優先項目,一再堅持要他盡可能快地搞到自適應數據庫係統源程序。軟件公司這一寶貴的原始資料竟是如此重要,以至莫斯科方麵威脅德吉特,如果不能把它搞到手,將斷絕他與東歐其他有利可圖的買賣。從長遠觀點看,此次失敗則意味著德吉特將失去數百萬美元的生意。因此他急不可待,如坐針氈。

而馬圭爾則敷衍著他,因為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們想要知道更多的事情,他們指示馬圭爾盡量拖延以爭取時間。這樣在國家機場的首次會麵就毫無結果了。

在隨後的日子,這位比利時人與馬圭爾互相之間進行了20多次會談。酬金從最初的15萬美元,上升到20萬美元,接著又上升到25萬美元,以至最後上升到45萬美元。

但是在交貨方麵仍然存在著許多值得考慮的問題。馬圭爾(以及聯邦調查局)希望交貨能在美國領土上進行,因為這樣可以逮捕比利時人。德吉特則希望成交在布魯塞爾。在那裏,莫斯科專家可以在一間專門實驗室裏監測該計算機磁盤的可靠性。經過一番磋商,德吉特建議他倆一同飛往蘇黎世,馬圭爾在那裏可以接受他在瑞士銀行裏的酬金。除此之外,德吉特不願再讓步了。

他們最後一次會麵是在1979年10月3日早餐以後,地點是希爾頓飯店。到此時,他倆都清楚這次買賣不會談成了。於是這位比利時人和這位美國人分道揚鑣了。經過曆時7個月的周密計劃和耗資巨大的跟蹤監視之後,聯邦調查局引誘馬克·安德烈·德吉特落入圈套的嚐試失敗了。

聯邦調查局將大量有關這起案件的資料彙集到一起,但未發現違法行為。同非法販毒交易一樣,法律上需要有確鑿的買賣行為後才能予以定罪。因此僅憑其意圖實行逮捕是不行的。

又過了幾個月,聯邦調查局官員們由於擔心他們的調查會前功盡棄,便派了兩名特工人員去紐約德吉特下榻的飯店房間對其進行盤問。比利時人承認了全部事實,其中包括他作為莫斯科某進出口公司代表一事。但是他認為自己與莫斯科的生意是一種及其正常的商業往來。

經過一番嚴格的盤問之後,執法人員向德吉特發出了一個嚴重警告,然後就離開了——他們相信德吉特再也不會有從事類似買賣的企圖了,也一定不會留在美國國土上了。但是,他們想錯了。

1980年2月6日,就在德吉特與聯邦調查局人員遭遇僅僅兩天之後,他又重返交易市場了。這次他的接近目標是查爾斯·馬西尼——另一家公司的董事長。

這家公司與軟件股份公司同在一幢樓中辦公。這回,德吉特向馬西尼講述了一個有關阿拉伯銀行、石油族長和百萬美元賬戶的離奇故事。德吉特聲稱,他的“阿拉伯”主子正在興建一座超現代化的計算機中心,並對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表示出了特殊的興趣。如果馬西尼能夠幫助他物色到一位合適的提供程序的人,他準備支付2.5萬美元的尋找費。他特別強調要謹慎小心,尤其不能讓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約翰·馬圭爾知道這件事。

使德吉特感到意外的是馬西尼很快答應了,並且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人選。4月16日,德吉特終於見到了這個人。這位準備偷盜自適應數據庫係統源程序的男子是軟件公司的一位雇員,名叫蒂莫斯·克隆德。

他們倆就這一寶貴的計算機磁盤的合適價格,進行了充分的討價還價,最後,在一次橫跨大西洋的通話中,他們同意以50萬美元現金的形式成交這筆生意。他們商定5月18日在紐約的肯尼迪國際機場會麵。但是,當德吉特乘坐比利時航空公司581號班機於下午2點抵達時,他並沒有攜帶兩人事先定好的現鈔,而以一張50萬美元的支票取而代之了。據後來查證,德吉特的賬戶上,存款餘額隻有800美元。很顯然,德吉特在玩一場騙局。蒂莫斯·克隆德也沒有攜帶貨物去那裏。他把精心準備好的假磁盤裝入公文包中,以代替絕密計算機源程序。

實際上,克隆德根本不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雇員,他的真正雇主地處華盛頓憲法大街——他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一名職業特工人員。就在德吉特移交支票的一刹那,德吉特被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