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間諜,向高科技進軍229(1)(3 / 3)

加拿大通信安全局(CSE)的前情報官麥克·弗羅斯特透露,1983年,英國政府通信總部要求加拿大通信安全局,對撒切爾政府的兩位要員進行竊聽。他說,當時GCHQ駐加拿大的聯絡官告訴他的CSE的上司:撒切爾夫人詢問,加通信安全局能否幫助她查明她的兩位內閣大臣“是否在合身份的位置上講話”一事。弗羅斯特的同事弗蘭克·鮑曼被派往倫敦,他的提箱中有一台特別的接收機。鮑曼使用英國同行提供的頻率,在加拿大駐倫敦的高級專員處,對英內閣大臣的電話交談進行了竊聽。完成任務後,鮑曼把錄音帶交給了GCHQ。

歐洲議會對間諜衛星監聽係統在經濟諜報戰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關注。歐盟的安全專家們發現,美國家安全局已經對歐盟盧森堡辦公室中,歐盟官員工作聯絡用的電子郵件進行攔截竊密。

1993年,美國家安全局竊聽了巴西官員與法國THOMOSON-CSF公司之間的電話,發現該公司企圖通過行賄,弄到一筆140萬美元的交易,以便為亞馬孫雨林工程建造環境監測係統。美方將竊聽的信息當作籌碼,最終讓美國的防護承包商得到了這筆買賣。

盡管有人說,美國家安全局必須向國家安全法庭申請,經批準後方可對某些美國公民進行竊聽,如果無意中偶然竊聽到了不該被竊聽公民的通信信號,必須將其毀掉。然而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軍事分析家約翰·派克卻說:“美國人應當知道,他們每次打國際長途電話,都會受到國家安全局的監聽。”

弗羅斯特說:“從來沒有過分誇大這些機構濫用間諜衛星地麵偵聽係統的這種權力,不要以為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因為它已經發生了。”

★五花八門的竊聽術

以色列利用軟件技術竊聽了美國白宮、國務院和其他重要部門的電話內容,其中包括美國向沙特出售預警飛機與控製係統的計劃,還包括克林頓總統與萊溫斯基的談話。

中國有句老話叫“隔牆有耳”,指的是原始的竊聽術,而今高科技的發展,使竊聽已經到了無所不在的地步。

1985年5月,美駐蘇使館保安、海軍陸戰隊隊員克萊頓,與使館雇員、俄羅斯姑娘謝依娜談戀愛,接著被蘇聯情報部門策反,克萊頓不但繪製了美駐蘇使館大樓的平麵圖,詳細地描述了大使辦公室的情況,還在大使及其副手和安全官的官邸安裝了竊聽器。直到1986年3月克萊頓服役期滿才結束。由於蘇方使用不當,克萊頓東窗事發。美國從前蘇聯運回120個裝有各種儀器的箱子,經過X光和紅外線儀器探察,最終在電腦打字機上發現了竊聽器。這更使中情局的專家感到困惑,因為打字室克萊頓根本進不去,也沒有他進去的記錄,技術檢查沒有發現外人潛入的痕跡。這個竊聽器是如何安裝上去的,至今還是個謎。

以色列利用軟件技術竊聽了美國白宮、國務院和其他重要部門的電話內容,其中包括美國向沙特出售預警飛機與控製係統的計劃,還包括克林頓總統與萊溫斯基的談話。這一事件使以美關係處於尷尬境地,它生動地說明,在情報戰線,沒有密友,隻有國家利益。

美國監控前蘇聯海底電纜通信長達十年之久。這個代號為“常春藤之鈴”的計劃大膽而又危險,美方在鄂霍次克海寒冷的海水裏尋找蘇聯海軍鋪設的海底通信電纜,其直徑僅12.7厘米。要在400米深的汪洋大海中尋找這麼細的東西,真可謂大海撈針。但美國人找到了,並且在電纜上安裝了一個6米長的竊聽裝置,每月取回錄音帶,送到美國本土進行分析。此事到1980年美國國家安全局官員羅伯特·拜爾頓向前蘇聯告密才終結。

我國駐外使館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內部人員在保密室討論如何發展與駐在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在討論中,翻譯引用了一句英文。事過幾天,在一次外交活動中,駐在國的一位官員與我外交人員交談時,突然冒出了這句英文。我方人員十分震驚,從此再也不敢在保密室開會。如今的竊聽手段五花八門,你檢查了,不一定就是安全的。因為竊聽技術發展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那些不起眼的東西很可能就是你的心頭大患。

有一年,我國某廠的幾個技術員組隊赴國外調試機器,他們在房間裏議論晚上睡覺太冷,第二天床上就增加了一床棉被。陪同者暗示我方人員,如果想商量什麼事情,最好到戶外空曠的地方。他還引用了一句老話,白天在屋裏說話,有人在窗外聽;晚上在屋裏說話,老鼠在洞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