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之出滎陽入關,收兵欲複東。袁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13間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複走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複與之戰,破楚必矣。”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
項羽聞漢王拒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是時,彭越渡睢水,與項聲、薛公戰下邳14,彭越大破楚軍。項羽乃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亦引兵北軍成皋。項羽已破走彭越,聞漢王複軍成皋,乃複引兵西,拔滎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
漢王逃,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益收兵趙地,使韓信東擊齊。
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拒之鞏,令其不得西。
漢王得韓信軍,則複振,引兵臨河,南饗軍小修武南,欲複戰。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使高壘深塹,勿與戰。漢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將卒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15,入楚地,與彭越複擊破楚軍燕郭西,遂複下梁地十餘城。
淮陰已受命東,襲破齊。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兵破齊、趙,且欲擊楚,則使龍且、周蘭往擊之。韓信與戰,騎將灌嬰擊,大破楚軍,殺龍且。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項羽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守成皋。若漢挑戰,慎勿與戰,無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複從將軍。”乃行擊陳留16、外黃17、睢陽18,下之。漢果數挑楚軍,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汜水19,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漢王引兵渡河,複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羽至睢陽,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羽至,盡走險阻,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
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20人武涉往說韓信。韓信不聽。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疲轉饢。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
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乃捫足曰:“虜中吾指!”漢王病創臥,張良強請漢王起行勞軍,以安士卒,毋令楚乘勝於漢。漢王出行軍,病甚,因馳入成皋。病愈西入關,至櫟陽,存問父老,置酒,梟故塞王欣頭櫟陽市。留四日,複如軍,軍廣武。關中兵益出。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項羽數擊彭越等,齊王信又進擊楚。項羽恐,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21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歸漢王父母妻子,解而東歸。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22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23並行,屠城父24,至垓下25,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26屠六27,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間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28,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給曰:“左。”左,乃陷大澤29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嚐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至烏江30,乃自刎而死。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
(摘自《史記》卷七,卷八,《資治通鑒》
漢紀,《通鑒紀事本末》)
① 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縣)人,出身貴族。秦末,他領導一支農民武裝力量反秦;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實行割據。最後在垓下為劉邦打敗,突圍到烏江自殺。
② 漢王,即劉邦(公元前247--前195年),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西漢建立後,采取一係列措施恢複生產,鞏固了中央集權製。
③ 魯,地名。在今山東省曲阜縣。
④ 胡陵,地名。在今山東省魚台縣東南六十裏。
⑤ 肖,地名。在今安徽省肖縣。
⑥ 靈壁,地名。故城在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不是今日之靈壁縣。
⑦ 龍且(jū居),楚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