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過程中,李彥宏不僅親自上前線,而且還不斷地鼓勵那些信心不足的工程師們,他經常說:“我們是在自己的國家‘打仗’,你們平時不都對Google不服氣嗎?這回真刀真槍幹起來了,誰怕誰?”
轉眼到了2002年12月,“閃電計劃”大功告成,先是3721被甩落身後,最終不可一世的Google也不得不望百度而興歎。李彥宏自豪的命令他的戰友們“刪掉Google的鏈接,用自己的百度!”
在這當中,百度最先要感謝我們的老祖宗。是他們創造的複雜而精深的漢字和漢語言文化,成功地為百度抵禦了洋槍洋炮的Google。李彥宏說:“我們隻專注於做中文搜索,而這正是Google在中國的軟肋。從搜索技術上講,中文與英文的語言邏輯有許多差異非常大的地方,英文單詞之間有空格,而中文是象形單音文字,中文行文在字與字、詞與詞之間沒有空格,需要自己進行分拆,這些都給擅長英文搜索的Google出了難題;更重要的是,基於用戶體驗的中文搜索引擎技術是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得到的,絕非Google一朝一夕就能開發出來。”
著名學者吳伯凡曾經講過一個自己的搜索體驗:在用Google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輸入“成熟”一詞時,Google會給你找出這樣的搜索結果:把雞放在鍋裏煮半個小時,就差不多五成熟了。——正是這種讓外國人頭疼的“先天優勢”,才使得百度能夠準確地把握好專門針對中文的搜索技術。一方麵是見了就頭疼,另一方麵卻是“駕輕就熟”,Google不敗才怪!我們甚至可以說,從一開始,百度仿佛已經占據了不敗之地。也難怪李彥宏總是說“惟有專注才能抵抗Google。”據專家統計,Google需要對全球數多達36種語言、以百億計的網頁進行更新。專家同時指出,如果網頁數量增加10倍,其抓取難度將增加上千倍,加上百度的語言優勢,Google在中文網頁更新速度方麵自然遠遠落後於百度。
同時,由於Google的服務器遠在美國,其響應速度自然也不如設在中國本土的百度迅速,加上遠道而來的Google的IP地址往往由於各種原因遭到封殺,無形中百度又穿上了一件護體寶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搜索技術。如前所述,早在Infoseek期間,李彥宏就獲得了“超鏈分析”技術當中的幾項專利,Google的兩個創始人還曾經受過李彥宏的指點。也因此,對於業界普遍認為的百度模仿Google一說,李彥宏等人向來不予認同。一次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李彥宏甚至毫不客氣的指出,“Google始創於1998年的Pagerank技術專利,是Google抄襲了百度的Pagerank技術”。在拚音檢索、錯誤提示、相關搜索及至後來的百度貼吧、簡繁體中文自動轉換、網頁預覽等等,更是令Google望塵莫及。靠著這些獨一無一的獨門武器,百度一騎絕塵,最終將Google拋在了身後。
然而Google畢竟是公認的世界冠軍,其進軍中國市場之心也不是些許挫折就可打消的。2003年底,隨著百度開始考慮第三輪融資,百度與Google的戰爭打度打響。不久後,消息傳出,Google將通過資本動作的方式兼並百度。一時之間,包括Google高層在內的很多業內專家都認為,Google很可能借助這種兵不血刃的戰略直接將百度收入囊中。而李彥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並不否認,他一反以往的犀利,居然說什麼“未來百度的發展,上市或者賣給別人,都有可能。”
Google中計了。這不過是李彥宏的緩兵之計。事實證明,如果不是百度及時打出這顆煙幕彈,Google在中國的發展步伐絕不會那麼慢。是李彥宏的故作姿態,給了一直在觀望的Google這樣一個信號:百度很有可能被收編。殊不知這不過是個圈套。雖然李彥宏曾經多次否認當初沒有散布那個小道消息,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很可能是其緩兵之計的一部分。
在施展緩兵之計的同時,李彥宏也做好的反擊的準備。一方麵,百度繼續鞏固自己在中文搜索領域的戰果,另一方麵則鉚足了勁拓展市場,向納斯達克飛奔。
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百度居然在不缺錢的情況下接受了Google的投資!而且是一次低聲下氣的投資!投資者汪潮湧先生說:“Google當時的情形,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低聲下氣——當時是Google求著要給百度投錢。”
2004年6月16日,李彥宏隻接受了Google499萬美元的投資,Google擁有了百度2.6%的股份。這場收購戰,看似是Google獲勝,但是百度卻是實際上的大贏家。其奧妙就在於歐美人很少有人知道百度,但絕大多數都知道Google。Google投資百度,等於替百度向眾多歐美投資者做了一個廣告,大大增強了人們對百度未來的信心。
另一方麵,成功參股百度的Google可謂得意洋洋。其掌門人施密特認為,接下來Google拿下百度,將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等施密特上市之後回過身來,李彥宏卻給了他一個始料未及的答複:百度準備獨立發展,到納斯達克上市!聽到答複後的施密特表現得“非常憤怒”,當然他也曾經想到過“武力”解決百度,但是不久他就發現,Google能夠收購百度哪怕是控製百度的各種途徑,都已經被李彥宏“封殺”。就這樣,善於借力打力、一路所向披磨的Google,這一次卻實實在在的為百度做了一次嫁衣裳。
回首百度的成長史,我們不難發現,技術出身的李彥宏並不隻精通技術,他的商戰謀略,同樣令人叫絕。技術加謀略,能屈且能伸,百度的飛躍,證明了李彥宏確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