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區域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條件和支撐。2009年1月26日,中央政府在《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09]3號)中明確提出重慶要“完善金融市場體係,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促進金融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建設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增強重慶的金融集聚輻射能力”。這表明,重慶建設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1年3月14日,勝利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提出:“推進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 這表明中央在國家重大規劃中,把作為內陸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放在了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並對兩江新區在擴大內陸開放中的帶動和示範作用寄予厚望。
兩江新區自2010年6月18日成立以來到兩江新區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引起經濟學以及金融學方麵的專家高度關注。以範琨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對“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快速發展都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其中金融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鑒於此,為打造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以兩江新區為基點研究兩江新區金融發展模式選擇和創新顯得尤為必要。範琨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一直傾心探索研究兩江新區最強有力的戰略發展支點。
根據兩江新區現有金融資源的存量狀況、重慶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打造長江上遊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深刻揭示了新區概念,現狀與發展;金融中心需要有其完善的、功能健全的、高效的金融要素市場體係以及高度集聚的金融業集群;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特征是關稅壁壘降低以及要素、資本、商品與服務等自由地跨疆域、跨國界流動。
借鑒國際金融和現代金融理論的新成果,本書分別從不同理論層次和經濟政治層麵著手,深入探討兩江新區建設長江上遊金融中心總體目標戰略途徑支撐條件,分析兩江新區金融發展模式選擇與創新,提出了可以參考國內外金融控股集團的組建模式,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向,逐步磊固,階段推進組建重慶兩江新區金融控股集團。我國的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和支撐是金融資產。因此,打造一家專門為西部發展建設投融資的銀行顯得頗為必要和重要。為了實現以金融帶動經濟,實現重慶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從而更好的發揮對西部(長江上遊)的輻射功能,分別從城鄉統籌金融模式、金融服務創新、政府主導市場調節模式、私募基金、股權投資、證券、銀行、信托、在離岸金融補充模式、開拓金融業多元產品、建設金融人才基地等方麵的創新設想,大膽探討了創建重慶兩江新區離岸金融市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