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武昌篇:戶部巷(1 / 2)

戶部巷何時成的美食巷,沒人記得清楚;有幾樣美食,沒人答得確鑿。這做小吃營生,也跟鐵打營盤流水兵一樣。戶部巷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小吃營生大多是世家經營,這多少會讓人記住一些美食的名字。好比郝七先生問小謝說,你給我“好吃先生”說說,這戶部巷裏麵,倒底有哪樣叫得響的小吃?

小謝答,叫得響的?多咧,陳氏紅油牛肉麵、萬氏米酒、李記燒梅、徐記糊湯粉,還有李貴的熱幹麵……。郝七先生一笑說,還有你的小謝麵窩哩,我覺得也是頂好的!

民以食為天,民以食為樂,到戶部巷,注定要當“好吃佬”。走進巷子裏,看得眼花繚亂,聞得香味撲鼻,肚裏的饞蟲哪有按捺得住的道理?店家們概莫能外,也是要食人間煙火的,你家品我家,我家嚐你家,相互之間也是火熟火熱。

郝七先生所說小謝麵窩,乃是店家小謝夫婦經營的一樣早點小吃,圓窩窩樣,四周肥厚,中間脆薄,謂之“麵窩”。這東西小謝也是祖傳,說不清道不明什麼人發明,又是怎麼傳到他家的。隻知道他爹那時,就挑小擔沿街叫賣麵窩了。東跑西顛得膩乏了,便在戶部巷租屋住下。傳到小謝手裏時,小謝聰明,不墨守成規,肯動心琢磨,手藝更加純熟。隻見他左手用一特製窩勺盛漿,右手用一長柄圓勺舀漿,右手勺將漿水注在左手勺裏,當中那麼一刮,隻聽油水“嘩”一聲,左手勺入鍋開炸。米漿裏加摻糯米漿,還有香麻油、蔥花、芝麻、薑末等物,起鍋時,麵窩兩麵金黃,咬在嘴裏那個酥、脆、軟。

郝七先生嚼著半拉子麵窩,常常邊吃邊看邊覺得有意思,說道,小謝啊,你這麵窩做得不惜工本了,就不怕賠多賺少?

小謝娘子已有喜,腆著肚子,用一雙長筷子幫著相公夾起麵窩,替相公答話說,我倆口子是實誠性子,認定了生意要做得實在,那就不會虧到哪去!

郝七先生聽了嗬嗬直樂,你倆口子好樣的,這也是營生之道,做人之道啊,做生意跟做人一樣的!

郝七先生是前清翰林出身,學識淵博,以前給革命黨做過事,後來不做了,告老還鄉,自顧逍遙快活,也做些樂善好施事情。郝七先生好美食,是這裏過早的常客。此時小謝想起一事問,七先生,您老德高望重,跟李貴也熟,他那裏兩日沒開張,不知出了什麼事?

郝七先生撚須說,李貴麼,他吃得好睡得香,一拳打死牛,他會有什麼事?說是這麼說,到底還是決定去看一看。

這李貴在床上悶睡,聽見是七先生在外麵叫他,就開了門。郝七先生一問,才知道是他為兒子離家出走的事煩憂了。

李貴早年以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有天未賣完,怕天熱發餿,將麵條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手一慌,不得了,碰翻了麻油瓶。這李貴腦子好使,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油拌麵重新晾上。次日將麵條稍燙,入碗拌上涼粉的芝麻調料,竟香氣四溢,不比尋常。再嚐其麵,軟綿爽口,透著一股子嚼勁。一經出售,路人爭相購食,問何名,李貴脫口答:熱幹麵。

這也是無心插柳之功,成就一門新鮮手藝。李貴怕手藝丟失,一心想傳給兒子,留個“傳家寶”。不料兒子死活不肯,說難不成我像你這般沒出息?他爹逼他,他一生氣偷偷跑了,去了哪裏也不知道。

李貴兀自氣哼哼的,很多人想學我還不教哩,這小兔崽子,竟然瞧不上!他能幹什麼大事,能有多大出息?七先生你給我評評這個理!

郝七先生笑道,你這樣蠻幹,還談有理?也得他自願不是?逼他是不行的!我看你也別著急上火,兒子是你的,終究會回來!至於你這門手藝,未必就要傳給你兒子,收個徒怎樣呢?會的人多,對百姓生活是件好事,未知你有沒有這個覺悟?!一番話把李貴點明白了,七先生,您有見識,我是個粗人,就聽您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