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1 / 3)

在中國音樂教育改革中的展望

“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使音樂教育實踐能夠更有實效,而有效的音樂教育實踐需要來自各方麵的理論支持,同時,實踐又是音樂教育理論研究的檢驗標準”。一種有價值的理論不僅僅局限於思辨層麵或實證層麵,更應有利於應用、有利於轉化和創造。有效的教育實踐同時也是對原創理論的極大豐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教育領域的教學改革實踐在國內外均取得了廣泛而穩定的成果。但由於多元智能理論本身並不是教育學,它並沒有提出教育改革的具體方案,所以就給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廣闊的探究空間,在中國各個教育領域的工作者,都根據自身的理解多角度地闡釋和應用了這一理論,而接受的選擇和理解的差異導致了實踐研究和行動研究的多樣化。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教育工作者更側重於多元智能理論的學科化的研究,在運用該理論大麵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應該盡可能地從各個地區、學校、班級和學生的全麵均衡發展展開。所以,在中國教育乃至音樂教育領域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格局。對職業教育中的音樂課程設置,是筆者將多元智能理論運用於職業教育的音樂教育實踐的初步研究。作為一個粗略的框架設計,經過小規模的實踐後,雖然還有種種不足和缺憾,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對職業教育的音樂教育研究是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教育領域的拓展,同時,通過對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和運用,筆者堅信多元智能理論在未來的教育乃至更多的領域都會具有更大的潛力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西文部分:

Armstrong,T.(1994).MultipleIntelligencesintheClassroom.Va: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CurriculumDevelopment.

Bruner,J.(1977).TheProcessofEducation.

Campbell,L.,Campbell,B.,&Dickinson,D.(1992).Teachingandlearningthroughmultipleintelligence.TA:ZephyrPress.

Gardner,H.1982).Art,Mind,andBrain:Acognitiveapproachtocreativity.NY:BasicBooks.

Gardner,H.(1983).FramesofMind: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NY:BasicBooks.

Gardner,H.(1989).ToOpenMinds:Chinesecluestothedilemmaofcontemporaryeducation.NY:BasicBooks.

Gardner,H.(1991).TheUnschooledMind:Howchildrenthinkandhowschoolsshouldteach.NY:BasicBooks.

Gardner,H.(1993).CreatingMinds:AnanatomyofcreativityseenthroughthelivesofFreud,Einstein,Picasso,Stravinsky,Eliot,Graham,andGandhi.NY:BasicBooks.

Gardner,H.(1993).MultipleIntelligences:Thetheoryinpractice.NY:BasicBooks.

Gardner,H.(1999).Intelligencereframed:MultipleIntelligencesforthe21stcentury.NY:BasicBooks.

Gardner,H.(2000).TheDisciplinedMind:BeyondFactsAndStandardizedTests,TheK-12EducationThatEveryChildDeserves.NY:PenguinPutnam.

Gardner,H.(2006).MultipleIntelligences:NewHorizons.NY:BacisBooks.

Gardner,H.(2007).Fivemindforthefuture.NY:BacisBooks.

Lazear,D.(1999).EightWaysofTeaching—TheArtistryofTeachingwithMultipleIntelligence.AH:SkylightTrainingandPublishing.

Mark,C.(2005).DictionaryofMusicEducationAhandbookofterminology.GIA:Publications,inc,Chicago.

中文部分:

曹理(2000).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曹理(2005a).中小學音樂課優秀課例集萃.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曹理(2005b).新課程音樂教學案例選評(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曹理(2005c).新課程音樂教學案例選評(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曹理(2006).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曹理(2009).曹理音樂教育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陳愛(2006).課程改革與問題解決教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英傑(2007).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史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程建平(2007).音樂與創造性思維.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戴定澄(2001).音樂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戴士弘(2007).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多元智能學會(譯)(2010).多元智能在全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發展曆史性成就和基本經驗研究課題組(2008a).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重大理論成果.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發展曆史性成就和基本經驗研究課題組(2008b).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重大曆史事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高時良(2006).中國古典教育理論體係——孔子教育語義集解.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2004).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教師教育研究.

管建華(2002).對以音樂為基礎的中學綜合藝術教育課程的思考.中國音樂.(3):20-22.

郭福昌(2004).多元智能在中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國家教委(1989).國家教育委員會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年.(89)教社科字003號文件.

郭聲健(2004).音樂教育論.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郭聲健(2007).音樂教育新概念.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國務院(1993).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發[1993]3號文件.

國務院(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北京:人民出版社.

國務院(1991).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國發〔1991〕55號文件.

胡健(2009).符號學視野中的分析美學—論古德曼的美學思想.(6):55—59.

胡小勇(2008).多元智能教學實訓教程.江蘇: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霍力岩(2003).多元智能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霍力岩(譯)(2004).智力的重構.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霍力岩,沙莉(譯)(2004).多元智力教與學的策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何敏,李季湄(2005a)(譯).多元智能理論與兒童學習活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何敏,李季湄(2005b)(譯).多元智能理論與實踐:讓每個兒童在自己強項的基礎上發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薑智(1992).西方心理學家關於人格發展的理論綜述.贛南師範學院學報,(4):75—83.

教育部(2000).《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通知.教高[2000]2號文件.

教育部(2001a).全日製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2001b).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文件.

教育部(2002).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第13號令.

教育部(2004).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2004]12號文件.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音樂課程標準研製組(2002).全日製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09).學校藝術教育60年.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實踐研究暨DIC國際合作項目組(2010a).多元與成才.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實踐研究暨DIC國際合作項目組(2010b).多元與和諧.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課程教材研究所(2001).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彙編——音樂·美術·勞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2002).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力加,修海林(2007).藝術成長(上、下).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嵐清(2004).李嵐清教育訪談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岩(2006).中國音樂教育年鑒2004.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廖乃雄(2010).論音樂教育.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劉宏武(2004).多元智能與課程改革.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劉沛(譯)(1995).音樂風格的多維度量表分析法.中國音樂:(4):119-127.

劉沛(2000).腦科學:21世紀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新基石——圍繞“莫紮特效應”的科學研究和展望.中國音樂學.

劉沛,艾伯利斯(1997).音樂教育研究方法概論.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54-58.

劉沛(2001).從“零點計劃”和多元智力理論到音樂教育的觀念更新——人類認知研究的藝術觀點和音樂教育的認知主義心理學基礎.雲南藝術學院學報.

劉沛(2004a).傳統教學評價與素質教育的悖論及評價的換代方案.中國音樂.(2):24—28.

劉沛(2004b).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劉沛,任凱(譯)(2008).音樂教育原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劉沛(譯)(2005).未來的教育:教育的科學基礎和價值基礎.教育研究.

呂良環(譯)(2004).多元智能教學的藝術——八種教學方式.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羅小平(2002).探究樂壇奇才成功之謎——趙宋光先生心理結構分析.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3):89-95.

羅小平(2005).音樂美的尋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羅小平,黃虹(2008).音樂心理學.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馬達(2005).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繆天瑞(1998).音樂百科詞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梅汝莉(2003).多元智能與教學策略.北京:開明出版社.

齊東海(譯)(2008).藝術·心理·創造力.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教育編輯室(200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一年級·第1冊)(簡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上海市中小學教材編寫組(1981).全日製十年製小學試用課本音樂(第二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沈建軍(1987).論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人民音樂.

沈建軍(1987).音樂與智力.湖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沈致隆(譯)(1999).多元智能.北京:新華出版社.

沈致隆(2004).加德納·藝術·多元智能.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沈致隆(譯)(2008a).智能的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沈致隆(譯)(2008b).重構多元智能.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沈致隆(譯)(2008c).多元智能新視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安國(2005a).從實踐到決策——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廣州:花城出版社.

王安國(2005b).世紀的回眸-王安國音樂教育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學院.

王安國(2006).美育的實踐——中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於與政策發展.2006音樂教育北京國際論壇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