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航空工業成立60周年前夕,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一群熱愛航空事業、勇於創新、勤於奮鬥的年輕人編著了《臭鼬工廠傳奇》一書,獻給新中國航空工業。書中詳盡描述了臭鼬工廠的發展曆程、管理方法、主要成就和幾代掌門人的情況,是國內一本最具綜合性、係統性介紹臭鼬工廠的書。
一切都出自凱利·約翰遜的一個理念:“我希望能在設計師和製造者之間架起一個暢通無阻的交流渠道,給他們一個盡情發揮的空間,讓創意的種子在這個地方盛開燦爛之花!”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想法!重要的是凱利·約翰遜做到了——讓那些具有創意的種子不斷地開出了燦爛的花朵。
在現有的體製內建立一個相對獨立、各種研發力量緊密結合、能夠快速靈活地研發新型飛機的機構,這是很多中國飛機設計師的美好願望。記得在2000年一次航空發展座談會上,許多飛機設計師們都感到:為加快新機型號的研製,必須要有一種靈活的、能夠快速反應的試製力量。多年來關於臭鼬工廠之路也不斷地被介紹到中國來,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飛機設計師們這個美好的夢在現實的情況下,既不具備條件也沒有得到方方麵麵的理解支持。
然而,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年輕人中,倒是不乏凱利·約翰遜式的人物,這也可能就是為什麼他們對編寫這本書情有獨鍾的原因吧。他們把書稿交給我並要我寫序時正逢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40周年所慶,不禁令我回憶起研究所走過的曆程。多年來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結合中國實際,從“一無所有”開始,不斷地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國這個複雜的體製條件下架起了設計師和製造者之間“暢通無阻的交流渠道”,另辟蹊徑地探索著一條快速研發飛行器的創新之路。殲10係列戰機從這裏淩雲展翅、躍上蒼穹,“梟龍”飛機從這裏走出國門、蜚聲海外,還有其他各種飛行器蓄勢待發、劍指雲霄。一個又一個的新型號在這裏脫穎而出,構築了中國飛行器發展史上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我想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之所以在型號研發創新方麵碩果累累、成績斐然,似乎可以說他們正在走著一條中國式的臭鼬之路。
首先,他們有一個獨具特色的飛行器遠景發展專業。這個專業具有前瞻性的技術儲備和創新活力,開拓並引領著一個又一個未來項目的發展。很多創意的種子在這裏培育成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旦時機成熟就能在新的土壤和環境中開花結果,其成效已被他們自己幾十年的實踐所證明。
其次,他們能夠牢牢把握航空科技發展方向和趨勢。研究所的各專業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可能條件,創造性地突破新的關鍵技術。必要時組織靈活快速的研發團隊,或組建新的專業研究室,委以責任並賦予相應的技術協調職能。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十分用心,並能夠深思熟慮地根據各個時期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各種類型的任務,構建能夠跨專業、跨部門乃至跨行業的,並能對項目做出負責任的、快速反應的研發機製。在這個研究所,小到風洞試驗模型、結構元器件、零部件試驗件等的設計製造,大到飛機全尺寸金屬樣機或者一個個的創新方案,以及很多重大的專項研究和飛行器項目都是這樣實現的。
最後,當然人是首要的和最可寶貴的資源,他們擁有一支不斷成長的、不同梯次的、能適應各種組織形式和不同任務的研發隊伍。尤其是近20幾年來,經過不同型號工程錘煉的一大批中青年設計師領軍人物脫穎而出。正是有這樣一支執著追求、作風踏實、淡泊名利、甘於寂寞的和諧團隊,才能成就一次又一次的創新和超越。
60多年前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廠的出現既是一種時代的偶然,也是一種技術發展的必然。臭鼬工廠的創始人凱利·約翰遜不僅是一名天才飛機設計師,還是一位創新管理者。臭鼬工廠的神秘並沒有遮擋住先進的研發產品和卓越的管理成就所帶來的奪目光芒。在早前的項目實踐中,凱利·約翰遜製定了14條臭鼬工廠的管理原則及其獨特的管理風格,這些在今天看來也是一些很好的規則,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仍被頻繁地借鑒和運用。
今天,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構都在探尋創新的奧秘,臭鼬工廠的先進方法與基本經驗無疑可供我們學習與借鑒。但是,一切都在發展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中國航空工業已經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但仍然任重道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必然會麵臨新的挑戰,也必然會遇到新的問題,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須走符合中國實際、中國特色的道路,這大概不會變。
當你讀完本書最後一頁時,你會發現謝爾曼 穆寧提到的“臭鼬工廠基本哲學”中最後一條:“讓你的員工放手做事,你將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成果將有多麼輝煌。”這又讓我們想到本書開頭提到的那位洛克希德公司領導——羅伯特 格羅斯。他對凱利·約翰遜說:“照你的想法去幹吧,但是你要想辦法組成自己的工程部,親自去找生產人員,還要想辦法找工作場所。”很難設想,如果沒有羅伯特 格羅斯,怎麼能有凱利·約翰遜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