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從不寫史的作者。從小就見過赫然的《聯共(布)黨史》,也還在中學時代認真讀過幾章。後來發現不必這麼認真了,不僅“布”成為曆史名詞,而且他們的國家也沒了。於是我堅定了這樣的信念:搞藝術的人,就真誠地投入到實踐中去吧;要寫,就寫你實踐的體會,對了就肯定,錯了再改回來。後來,我有一些師友參加了《中國京劇史》四大卷的編撰,前後消磨了有十年光陰,一層層地撰寫,一層層地審定。原本有些創新性的觀點,最後也被磨平了才定稿。師友殫精竭慮搞了這麼久,有人臨終還沒看見校樣。
我幸虧工作於中國京劇院,是一個專注搞實踐的地方。我比較注意單項史:行當的曆史,流派的曆史,編導的曆史,乃至京胡的曆史。沒有人強迫我參與正史的編寫,但我的一些主流見解,卻時常因單項見解觸發而成。我形成了自己的寫作思路:從藝術實踐中的事兒起筆,寫著寫著涉及單項史,單項史彙集多了,也就增加了對正史的思考。
我是一名幸運的寫作者,勇敢地寫實踐,怕碰上不得不“騎牆”的事情。幸好我還沒遇到那樣的尷尬。但我心底總有一種隱隱的感覺:一寫了史,這作者也就快完了。思想再難活潑,甚至生命也走向僵死。幸虧我弄的是小史,我的出發點就是記錄一些生動與快樂,一些“玩著的”藝術實踐。希望您讀它能夠興味盎然。寫完這本書我還要回到實踐中去,隻有那裏才有虎虎生氣,才可能萌發才情與智慧。今天我寫它,主要是依據個人後半生的經曆,努力追溯以前的事情,有些是書上講的,很多則是演員們說的。我這個人一向就“小”,沒有任何的官職與兼職,接觸到的自然也就是這些小的單項史。但我力求小中見大——從諸多小史去顯現正史。這是我最終答應寫這本書的初衷。
這次寫它很快,真有些順流而下的感覺。遇到障礙時,我立刻參見其他的讀物,也會打電話與朋友探討。我所根據的,是我幼年從聽戲開始對這門藝術的感覺;是我離開北京去新疆、河北十五年間對京劇的思念。當然,更是我在中國京劇院十五年的工作經曆,以及近年摸索京城文化時對它的遙想。多從京城文化上想一想,京劇文化就多了一層底蘊。
這本京劇小史讓我概括成四章。我很用心地寫了出來,歡迎大家批評。
作者
起筆於2010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