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林--芝,東方的瑞士,XC的江南
因為小康調研,前往LZD區課題組一行先後到了LZD區所在地區八一鎮、工-布-江-達、林--芝、米--林等縣,往南一直到了波-密、CY縣波-密有“東方的瑞士”之稱,察--隅有“XC的江南”之稱,沿途翻色齊拉神山,經魯朗林海,香格裏拉近在眼前,林--芝,一道道自然美麗的風景線。
林--芝,位於XC東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與橫斷山脈三山之懷抱之中,平均海拔3000米,海拔最低處的巴昔卡隻有150米。LZD區氣候受印度洋暖濕氣候影響,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氣候並存,形成獨特的氣候和自然風光,物產非常豐富。林--芝原始森林景觀保存完整,高原挺拔的XC古柏,喜馬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及百餘種杜鵑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之稱。林--芝有稱著於世的世界上最深的大峽穀,有世界上是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在LZD區古老的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和本地興起的笨教的盛行,使林--芝擁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觀,與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江大峽穀、巴鬆湖及察--隅、波-密等獨特的自然風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旅遊景觀。林--芝是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宗教信仰皆保留著濃厚的傳統色彩,古老的傳說,淳樸的民俗與氏族、村寨的圖騰崇拜、宗教神話、遙遠的居地,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
林--芝因其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近年來,旅遊業在尼洋河畔迅速崛起,旅遊服務網絡和相關設施建設步完善,林--芝正逐步成為成為世界“第三級”的一座國際森林公園,一個集旅遊、登山、攀岩、探險、漂流、科考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我國唯一不通公路縣—MT縣位於林--芝境內。LZD區所在地八一鎮東麵的巴結古柏保護區,最大的一棵柏樹王,胸徑18米,樹齡2500年以上,是我國柏科植物中年齡最老、樹幹最初巨柏,其軀幹記載著高原地區數千年間的氣候環境變遷的曆史,因此有“活文物”之稱。
從拉-薩前往林--芝,一路的柏油路麵,沿途風光旖麗。假若您是初次去林--芝,或許就會產生自己是否是在XC區域內的疑問,因為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對XC地貌的想象,更多的是草木不生的蒼山大川,荒漠草甸。林--芝,一方人間勝境。風光之美,美在天然原始,蔥籠的森林覆蓋著林--芝的一方天地,姿媚色豔的杜娟花,映紅了雪域的冰川碧水。碧水如鏡,明潔如處子,冰川千載,沉厚似智者。樹木,鬱鬱蔥蔥,枝葉,波光頻首,流水,淙淙婉爾,盡展大自然勃勃之生機。彩虹,雙道彩虹,懸掛山山之間,天塹變通途,彩虹橋喚醒著兒時的夢幻,相信在山的那一邊,一定住著一位神仙。中流砥柱,尼洋河中赫赫顯名的巨石,引得無數過往的行人,在此流連忘返,順著巨石方向河畔邊直山峰頂望去,石筍井然有序如人形狀,生靈活現的一隊仙人正臨風而過,實為少見的風景奇觀,在人們的傳說中,這是仙人們對奕後,從此臨登神仙居住的九重天。
巴鬆湖,位於雅魯丈布江一大支流尼羊河之最大的支流巴河中上遊,是寧瑪派著名神湖。湖心島為古冰川遺留下來的大型羊背石地貌,島上建於公元17世紀的寧瑪派錯宗寺,乘獨木船至島上,手扶纖索,蕩蕩悠悠於清澈見底的湖麵,別有一番情趣。巴鬆湖水清澈湛藍,湖邊山坡林木蔥鬱,雪山倒映湖中,湖麵靜寧沉祥。巴鬆湖,高山峽穀之中,活脫脫的世外桃園之景象。LZ縣普攏東南方,雅魯丈布江北側,是著名的笨日神山。神山高聳入雲,森林密布,四季鮮花怒放。
調研組一行從八一鎮出發,沿川藏公裏南行,時遇下雨天,路麵泥濘難行,山上大石滾壓路麵,在一段90公裏的路途,豐田V8車竟走了9個小時。此行調研,由課題主持單位一位負責人親自帶隊,這位負責人是一位冰川學者,中科院係統的援藏幹部,援藏前20多年,來來往往於XC從事科考與研究工作。參加此次課題調研的一位專家組成員,在XC工作20多年,是十八軍的後代,也即人們常說的XC的第二代,陪同課題組到縣上調研的地區的同誌,在XC也工作了20多年了。曾經與工作單位領導下鄉,望著這位研究員,站在烈日炙烤之下的田間裏的身影,深有感觸。XC有不少像他一樣70年代大學畢業進藏工作的漢族同誌,幾乎一生都工作與生活於這塊上,為這塊土地的建設奉獻著他們的才智。工作單位一位領導,曾在聊天中告訴我說,過去他曾在那曲工作過,那時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這位領導知識麵非常廣,讀了很多的書,在缺氧環境下,高原人知識的獲得,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努力,在身體上有時是透支式的付出。在高原,還有些50年代或60年代進藏工作的漢族同誌,在XC工作了30多年或40年,心髒在低氣壓下變擴張,回到內地後不能夠適應,晚年仍將在XC度過。十八軍的後代和早年進藏工作的人們的後代,XC的第二代,還有第三代,與當年他們的父親母親一樣,在這塊土地上默默地工作著、奉獻於這塊土地。在XC許多漢族同誌雖然已在XC度過大半生,但因為他們退休後要回到內地生活,要在內地再安家,從心理上還是經濟上,使得他們在XC的家相對比較簡單。雖則如此,人們卻安心於此工作與生活。究其因,不僅僅因為在人們心中有一種條件比較,與18軍進XC時的條件比較,與過去自己進藏時的條件相比,更因為人們心中有一種精神,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的“老XC精神”的精神的持守。“老XC精神”激勵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為XC的建設與發展,工作著、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