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製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麵。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漢武盛世是中國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征和二年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麵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麵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

所以漢武帝一方麵在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推恩令,另一方麵設立中朝,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而且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武帝用派禦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

在用人方針,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在思想方麵,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難得可貴的是,在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台罪己詔》。這份詔書,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

本書著重事實,詳細的講述了漢武帝傳奇的一生,主要講述了漢武帝在政治、經濟、外交、民族關係上的曆史功績。希望能讓讀者們在了解漢武帝的一生時,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