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太子之爭惹事端(1 / 3)

馬援死了,武陵部平定了,朝廷卻沒有安靜下來。

內爭不息是官場的優良傳統,發生在公元1世紀40年代的這場紛爭,實質上隻有一個焦點:誰可以成為帝國的接班人。

用4個字來概括,就是——廢立太子。

“廢完皇後廢太子”

要廢的是太子劉演,要立的是皇子劉陽,有人支持劉演,有人支持劉陽,問題就出來了,爭鬥就開始了。

我們知道,劉演兩歲就被立為太子,可謂天生的富貴,也可謂是天生的多災多難,自從他坐上太子這個位子開始,就注定站在風口浪尖上,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太子的前途是做皇帝,成不了皇帝的太子,除了個別例外,基本上都得去見閻王。

由此看來,太子還真是個高風險的行業啊!

作為太子,劉演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他聰慧好學,胸襟寬廣,甚得劉秀歡心。

就此看來,劉演的任務就是混,哪天劉秀死了,平安接班了,他也就混出頭了。

可惜,發生在公元41年的一件事情,徹底打亂了劉演混日子的願望。

那年,劉秀發現,自己的老婆之一、被封為皇後的郭聖通老了。

郭聖通老了,劉秀對她的寵愛就少了,失寵的郭皇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怨恨。

你怨恨,我還怨恨呢!劉秀對人老色衰脾氣還壞的郭聖通很生氣。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公元41年10月19日,劉皇帝下詔,廢黜皇後郭聖通,立貴人陰麗華為皇後。

在下詔廢後的同時,劉秀還下了一道比較有意思的詔書,詔書中說:這(廢後)是一件異常的事,不是國家之福,不準祝福慶賀。

除了陰麗華和她的子女親屬們暗自高興外,也沒見什麼人祝賀,倒是一位叫郅惲的仁兄趁機寫了篇拍馬屁的奏折。

奏折猛拍道:我聽說夫婦之間的私情,做父親的尚且不能幹涉兒子,我們做臣子的還能幹涉君王嗎?

郅惲的身份是太子劉演的老師,連郅老師都做出這樣的事來,太子之位的穩固程度可想而知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郅老師就找到劉疆上思想教育課了。郅惲開導劉道:你的太子之位已經不穩定了,長久處在不穩定的位置上,上違背孝道,下靠近危險,不如辭去太子之位,以奉養母親(即郭聖通)。

劉演是個聽話的學生,他聽從了郅惲的勸告,多次托劉秀左右親信和諸王表達他的意願,希望能辭去太子之位,退居藩國。

我們前麵說過,劉秀還是喜歡劉演的,他不同意劉演這樣做。

劉秀不同意,劉疆不死心,繼續磨。

架不住劉演實在不想幹了,幾年磨下來,遲疑徘徊的劉秀就隻能答應了。

公元43年6月26日,距郭聖通被廢後一年零八個月,劉秀再次下詔,改封劉為東海王,立劉陽為皇太子,改名劉莊。

劉莊,字嚴,曾用名劉陽,方臉,紅脖子,長的極像傳說中的堯帝,生於公元27年,乃劉秀之第四子,生母陰麗華。

據史料記載,劉莊10歲時就通讀春秋,可謂是不多見的天生奇才。事實上,劉莊也是東漢曆史上最睿智的皇帝。

鑒於劉莊是後麵的主角,我就不在此進一步介紹他了。

“劉莊計謀”

劉莊來了,劉演走了,事情並沒有至此結束。

首先是劉秀,這位皇帝父親和所有的普通父親一樣,他對劉演的父子情結是不會因為一紙詔書而消失的,除了給予劉演超出皇子規製的封賞外,劉秀還做出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

公元44年,劉秀被一種頭痛暈眩病所折磨著,折磨得劉秀不得不召見太子太傅張湛,在雲台廣室向他托付身後之事。

我們來介紹一下張湛的身份,他不是太子劉莊的太傅,而是劉演做太子時的太傅。和郅老師見風使舵當了牆頭草不同,張老師在郭皇後被廢之後,便稱病不再上朝。

稱病雖然有說謊話的嫌疑不宜提倡,但表明了一種態度,張老師對故太子劉的態度。

為了增加張湛受托辦事的分量,劉秀還要任命他為司徒。

找這麼位仁兄托付身後之事並委以重任,很難說劉秀沒有其他想法。

但令人驚詫的是,張湛竟然拒絕了,張湛仍然在稱病,並以病得很重為理由,不能再擔任朝廷官員,堅決推辭。

到後來,劉秀漸漸恢複了健康,這件事才不了了之。

更為詭異的一件事情發生在公元52年。這年春季,劉秀以東海王劉演主動辭去太子位禮儀可嘉為由,加大了劉演的封國,將其食邑增加至29縣。

同時,劉秀還賜予劉演虎賁武士和騎兵儀仗隊。要知道,這可是帝王才配享用的待遇。

劉秀對劉演的青睞可謂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一般來說,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複立劉演為太子就隻是個時間問題了,所以,從這一點講,很難說劉疆主動辭去太子位不是以退為進的策略,就像當年陰麗華辭皇後一樣。

可惜,劉演的對手是劉莊。

如果說劉演天資聰慧,那麼劉莊就是不世出的政治天才了。

這位天才兄被立為太子後,局麵是很尷尬的,老爹雖然沒有不待見自己,但明顯更待見劉演,在這種環境中混日子,那叫一個鬱悶加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