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清帝福臨去世,皇三子玄燁繼位為帝。有清一朝自此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政治相對清明,國力強盛,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最後的黃金代。

首先,清代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發展到康熙後,呈現日益強化的趨勢。中央權力高度集中,君主皇權進一步加強。到雍正、乾隆時期,軍機處將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的職權集於一身,直接聽命於皇帝,皇權得到高度的發揮,極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在思想領域的控製方麵,清朝統治者采取懷柔和鎮壓兩手政策。一方麵用科舉考試辦法網羅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另一方麵大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具有反清思想的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另外,三代帝王大都有自己的赫赫武功。康熙帝削平三藩,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之後又統一台灣,三征噶爾丹,英勇抗擊入侵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者,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傑出的皇帝之一。

清初戰事頻繁,直接影響了清朝的統治。從康熙到乾隆這幾代皇帝,都極為重視農業生產。在這一時期,大量荒地的墾種,使得清代的社會經濟出現了一個騰飛時期,這樣就為社會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以“攤丁入畝”為代表的一係列賦役製度的調整和改革,大大也增加了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

據有關資料記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庫存銀5000餘萬兩,雍正中增至6000餘萬兩,乾隆三十年至六十年(1765-1795年),庫銀長期保持在6000萬兩以上。文化事業也有了極大的成就,編纂了多達7.9萬餘卷的《四庫全書》等大部頭叢書。清朝進入了人們稱讚為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社會繁榮、文化發達的“康乾盛世”時期,一個強盛的東方帝國昂揚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本書著重事實,詳細的講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勵精圖治,所顯現出的盛世風華,主要講述了她們在政治、經濟、外交、民族關係上的曆史功績。希望能讓讀者們在了解康乾盛世時,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