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鈕祜祿氏:寬厚仁愛,勤儉德高(1 / 3)

鈕祜祿氏(1837~1881),清文宗弈訁寧(鹹豐)皇後。父親是廣西右江道穆陽阿。鹹豐二年(1852)鈕祜祿氏被立為皇後。穆宗即位後,尊為皇太後。諡號“孝貞顯皇後”。在清朝曆代皇後中,慈安皇後是最勤儉最有道德的。她寬厚仁愛,善良忠厚。但令人遺憾的是,也正是由於這種性格,滋長了慈禧的專橫,讓她輕易地把大權奪走。她和慈禧共同“垂簾”聽政兩次,雖形同虛設,但卻做過一件令人拍手稱快的大事,那就是機智地斬掉了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她想勸阻慈禧驕橫擅權的行為,當麵燒毀了文宗給她製約慈禧的密詔。結果適得其反,不明不白地離開了人世。

(1)勤儉德高母儀天下

文宗皇後鈕祜祿氏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高貴,是廣西右江道員穆陽阿的女兒,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在清文宗奕訁寧當皇帝之前,她就在奕訁寧宮中侍奉皇儲。但那時她隻是側室,嫡福晉是富泰之女薩克達氏。

道光二十九年,薩克達氏病逝。道光三十年奕訁寧即位,就是文宗,也稱鹹豐皇帝,馬上晉封鈕祜祿氏為孝慈皇貴妃。鹹豐二年(1852)鈕祜祿氏被立為皇後,從此開始“母儀天下”。

如果說,整個清廷的12位皇帝中,道光皇帝是最節儉者的話;那麼,鈕祜祿氏在清代所有皇後中,算得上是最勤儉最有道德的。有時趕上她過生日,朝內外的大臣官員們為了巴結皇帝和皇後,便紛紛前來獻送厚禮,鈕祜祿氏一概拒絕,絕不通融。她在對待人們送禮一事上,曾這樣告誡當時尚為蘭貴人的葉赫那拉氏說:“我們這些人若多接受一份禮物,老百姓們就會多一份饑寒。所以,我們應該戒除這些陋習!”慈安皇後平時穿得都是布衣服,帷帳、罩幕與雨披等也一律不用繡品,尤其不願用進口的洋紡織物,她說那些東西隻是好看而不中用。宮中穿用的花盆底的繡鞋,鞋麵上的花,她都督令官女們繡上去,每年必定要親手繡一雙花鞋麵,以此對宮中女子表率,倡導人人都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她平時的一舉一動,嚴格遵守各種封建禮法,絕沒有疏漏越軌之舉。夏天天氣再熱,她也不露出身體來,洗澡時也從不用宮女、太監們伺候,不換上禮服就不去見皇帝,坐著時腰板挺直,走動時都是慢步徐行,從不快步疾走。對待下人,她也比較和善,從不疾言厲色。她的所作所為,簡直成了鹹豐皇帝眼中的女聖人。一次,鹹豐皇帝為了遊樂,下令花巨款整飾圓明園等居處,為勸阻他這種做法,一向溫順的鈕祜祿氏竟拔下頭上的簪子,披頭散發的對鹹豐皇帝進諫。為此鹹豐皇帝對她更為敬重。

按照清朝宮中的規矩,妃嬪以下所有女子穿的服裝,都必須是窄袖長袍,不許穿裙子,頭上的髻要統一梳成橫長式,站時要挺直腰板。等到被冊立為妃時,穿著、梳頭、行動才能稍微自由一些。葉赫那拉氏初選入宮(1852)剛被封為貴人時,由於不熟悉清宮裏的禮製,偶爾梳過宮外滿洲婦女們常梳的飛雲髻,恰巧慈安皇後看到了。為此她傳諭,申斥警告蘭貴人要謹遵宮中法度。大概從這時起,蘭貴人就對皇後有了不滿,隻是她當時地位不及皇後,又很善於偽裝,善良的皇後又如何能看出來呢?

清代宮禁內有這樣一種規定:能夠與皇帝同房的妃嬪們要由皇後決定,到傍晚的時候,由皇後選出一些寫著妃嬪名號的牌子交太監呈給皇帝,皇帝留下哪個人的牌子,就召哪位妃嬪到皇帝寢宮去伺候。如果皇帝想到哪個妃嬪宮中去住,必須先由皇後傳諭旨給那個妃嬪,飭令該妃嬪做好接駕準備,然後皇帝才前往彼處。但這種諭旨上必須要蓋上皇後的金印(即要征得皇後的同意)。由此可見,皇後對於各個妃嬪的製約是很大的,她不讓你見皇上,你就見不到,而妃嬪見不到皇帝麵,是無望出人頭地的。正是在這些方麵,鈕祜祿氏為葉赫那拉氏提供了很多方便,當然慈安皇後對其他嬪妃也不錯。

其實,蘭貴人(即後來的“慈禧太後”)之所以能夠步步高升,與慈安皇後的提攜是分不開的。她剛人宮時,先在皇後住處坤寧宮當差,皇後對她很好。以後為皇帝生了皇子載淳,地位才開始變化。按封建宗法製度,嫡庶之分極其嚴格。曆史上正後奪取庶出的兒子占為己有,親生母親遭廢黜甚至虐殺的事,不乏其例。可是,作為正後的鈕祜祿氏,雖比葉赫那拉氏年輕兩歲,卻不爭風吃醋,是個心地善良的人。加之葉赫那拉氏處心積慮又功夫到家的曲意奉迎,竟使她對葉赫那拉氏有了很大的好感,甚至在風流皇帝麵前時常說葉赫那拉氏幾句好話。不料,為此鑄成了大錯。

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兵進天津,直逼通州,欲進犯北京。鹹豐皇帝帶著皇後鈕祜祿氏、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和皇子載淳一行,倉皇逃到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風流皇帝奕訁寧在北京時,沉溺於聲色之中,由於縱欲過度,致使體弱多病,鈕祜祿氏本性懦弱,根本無力勸止。禦醫診治後說長飲鹿血,可補腎虧陽虛之症。於是設立鹿苑養了100多隻鹿,天天取鹿血以供其飲用。此次倉皇逃往熱河,鹿自然沒有帶走。

到了熱河行宮,情況與京城裏自然有極大不同。據說由於行宮內外的防禁並不太嚴,協辦大學士肅順便經常帶著奕訁寧皇帝偷空子出外遊樂,使其更加沉溺於聲色之中而無力自拔了。這樣導致了他本已虛弱的身體越來越壞。鹹豐十一年七月,皇帝開始大量咯血,身體急劇惡化,於當月十七日在寢宮煙波致爽殿病逝。這一年,皇後才24歲,葉赫那拉氏也不過26歲。

按禮製,皇帝死的當天,皇後獨自到皇帝靈前祭酒,此時身為皇貴妃的葉赫那拉氏還沒有資格參加這個儀式,她對此心中是很不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