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婉容皇後:甘當傀儡,死於流亡(1 / 3)

婉容是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後,她一生雖然有皇後的名譽和地位,卻沒有享受到皇後應有的權力和尊榮。婉容本人長得很漂亮,青年時代是旗人中名聞遐邇的美人,是出身高貴的大家閨秀。據熟悉她的人回憶說:婉容平時舉止端莊,談吐文雅,儀表不凡,而且琴、棋、書、畫樣樣都通,是一位富有教養的才女。婉容後來被選中皇後,雖然在於她的各種優勢,乃事出必然。但在選立皇後的過程中,在皇族內部也是經過許多曲折和激烈競爭的。但競爭結果,皇族內部還確定她為皇後,而且也得到溥儀的寵愛。

婉容入宮不久,溥儀就為她聘請了一位英語老師教授英文。通過一段較認真的學習,婉容的英語水平提高很快,不但口語好,而且還能寫簡單的書信,並且在外國老師指導下學會吃西餐。通過婉容的宣傳鼓動,溥儀也學會吃“洋飯”。婉容是風流的貴族小姐,入宮之後很難受得了皇宮家法的禁錮,而溥儀對宮中這種囚籠式的生活,感到厭倦,因此,他們都想衝破宮禁走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婉容與溥儀對此不謀而合,於是他們借各種理由衝破宮禁,跑到外麵去散心。他們遊頤和園,逛香山、玉泉山,盡情地玩樂,每次總是盡興而歸。

婉容入宮之後,與淑妃文繡的關係一直不和,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麵是婉容作為一個受新思想影響的女性,主張一夫一妻,反對一夫多妻,對溥儀納文繡為妃子是不滿的,同時婉容自恃是皇後,做事比較霸道,總想排擠文繡;另一方麵是她們誰都想多接近溥儀,於是相互猜忌,爭風吃醋,發生衝突,而且常常鬧到溥儀麵前,溥儀多數是偏袒婉容一方的。可以說在紫禁城的兩年中,溥儀對婉容是比較信任的。

婉容作為一個年輕的皇後,在宮中還是有一定政治頭腦的,她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樹立自己的聲望,常以“濟貧”為手段,將自己打扮成救世濟民的善人,用以取悅於民。例如她訂了許多報紙,見到報上登載貧民求助的消息,即捐洋五元、十元或二十元,派人送去。貧民感激謝恩,聞者欽佩,皇後則出了善名。當時溥儀也常有些舉動。當年的北京各報常登載帝後關心貧民的消息,由此可以看出婉容和溥儀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確實費了些心機。

婉容在紫禁城生活的兩年,從表麵看她是很悠閑快樂的。但是實際上她心中並不愉快,是很鬱悶的。她在宮中雖然有令人羨慕的高貴地位和身份,卻沒有溫暖而充實的家庭生活。這從太監對當年溥儀生活的回憶中,也可以反映出來:“當皇上的同外邊的老百姓過日子大不相同,他們夫妻不同桌吃飯,也不同床睡覺。皇後和妃子每天照例按時間到皇上這兒請安,真像客人一樣……帝王之家充滿著虛偽、客套,在這裏找不到家人父子夫婦間的真正感情。”後來婉容受某些人的引誘,染上了吸鴉片煙的嗜好,由太監趙榮生專門給她燒煙泡,服侍她吸煙。從此她的生活走向了墮落。

1924年10月,直係軍閥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乘直奉大戰之機,發動了北京政變,軟禁了賄選總統曹琨。為了徹底清除民國以來複辟封建帝製的總禍根,馮玉祥決定采取斷然措施,將清廢帝溥儀驅逐出宮,並由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壁合、社會知名人士李煜瀛三人前往紫禁城執行。11月5日早晨,鹿、張、李三人帶著一批軍警進入紫禁城,向出來攔阻的內務府大臣紹英宣布了驅逐溥儀出宮的決定,並讓他立即傳達給溥儀。溥儀聽說皇宮也被軍警包圍,不遷出宮外,他們就要炮轟皇宮,嚇得慌作一團,立即答應遷出宮外,命令婉容等人馬上由收拾衣物細軟,隨他出宮。婉容也隨之結束了兩年的紫禁城生活。

婉容跟隨溥儀住進醇王府之後,圍繞她們二人的去向問題,清室舊臣展開激烈的鬥爭。當時擺在溥儀和婉容麵前的有三條路:一是放棄帝後尊號,做擁有大量財富和田莊的“平民”;二是爭取“同情者”的支援,恢複袁世凱時代的舊條件,複號還宮,回到紫禁城;三是流亡海外,借外力謀恢複。溥儀夫婦被趕出紫禁城之後,日本侵略者看到有機可乘,立即同溥儀頻繁接觸,妄圖控製溥儀,為他們的侵華政策服務。1924年11月29日,溥儀在親日派和日本特務的鼓動與欺騙下,秘密逃入東交民巷日本駐華使館,而把婉容丟在醇王府,婉容在事後才知道溥儀已經逃走了。她在醇王府懷著非常焦慮的心情,又熬過了一段時間,溥儀才派人把婉容和淑妃文繡等人接入日本使館。婉容在日本使館住了近三個月,1925年2月23日溥儀又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動下,懷著準備出洋留學的目的,在日本便衣軍警的保護下,化裝逃離北京,逃入天津日租界。次日,婉容和淑妃文繡以及宮女、太監、傭婦在日警的保護下也來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