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是秦嶺山西北的一個小村子,名曰白河村。春種秋收,分田到戶後人們終得溫飽。
陰曆三月初三,與此相鄰100來裏的真武飛升仙山武當山,迎來了十年文革後的第一場仙法大會,村裏老一輩的組織了代表去迎真武,請神靈護佑村裏中高弟,出旺門。
“瓦片呢,明天帶他去磕頭。”一個削瘦的精爍青年從門外興衝衝的進來。
這是三間土木結構的瓦房,住著王家祖孫三代。
祖父是解放前的放牛娃出身,新中國建立後翻了身。說話的是他獨子王三春,因從小要強,生大兒子那天還在給人拍瓦蓋房,所以這娃出生後就起了這個怪名字。
“肯定又去橋那兒瘋去了”瓦片媽說。
當爹的一聽火了:“放學不回家做作業,就知道瘋,真是個不爭氣的東西。”轉身跑房邊上的柴垛上抽出一根棍子就去了。
瓦片家座山朝西。房前是家戶相連的土路,順著山勢,轉彎抹角就到了村子中間的那條小河邊上。
這條小河代代相傳的名字叫小白河,和許多有曆史的小地方一樣,小白河的傳說也近仙近神.因為近武當的緣故,小白河河傳說是真武大帝尋道前在紅塵情緣不斷,飛升前額前競生出一根白發來.雖終得道法深厚,封神後入主神界,歎前世今生一時難以自持,摘下來化作故土一曲水流。
小白河神水恩澤故裏,源自千山萬溪,自北向南,河兩岸串起大大小小的村莊,綿延數百裏,彙入漢江。
打老輩記事起,這河無論雨水豐薄,都是滿滿一河水,魚蝦潛遊,水質甘潤。
因建設興起,縣水利局在年前開始,在村裏以前用石墩子過河的地方開建一座五拱水泥橋。
當時還是村民集資出力,上邊出技術。開春水暖,工程就拉開大幕,河東河西人堆人,煞是熱鬧。
隻開工才半個來月,但村裏人祖勁很大,已經按縣裏技術員的要求把兩個築橋拱拱基的的機坑,在河中間兒挖到了3米多深。
瓦片爹200來米的小路還沒走到一半就聽到河上一陣哄叫,心中一糾,心想可別咱那娃又咋了,急跑幾步。遠遠看見本來在河裏分散做活的鄉親紮堆在擠搶什麼。
“咋了,咋了。”王三春扔掉手裏的棍子,一把撐開兩個人圈子邊上的小青年,把頭往裏了伸著看。
人堆裏相熟的一眼看見了,忙拉住他說:“你快去叫況矮子的機動車來,你家瓦片剛掉進砌橋塾子的機坑裏了。”
王三春頭一陣大,眼晃晃的從人手裏接過那個7歲大點的娃,抱起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