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本,大舞台

皮朝暉

校園舞台上,我們經常欣賞到精彩的兒童文藝節目,大多是唱歌、跳舞和器樂表演。兒童劇這種備受孩子們歡迎的形式,卻較少見。這是為什麼?這不是組織者(老師)的責任,更不是表演者(兒童)的責任,都怪我——沒有寫劇本。

在素質教育的旗幟下,班隊活動、節日文藝彙演、夏令營等校園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小學、幼兒園師生需要自排自演兒童劇,但是,缺少合適的劇本,圖書館、書店、出版社很難找到這方麵的圖書。教師和兒童隻能自己動手,改編一些劇本,由於專業水平的限製,往往難有較高的質量。排練和演出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觀條件的限製。比如,音響效果不好,對白聽不清楚,影響到觀眾對故事的理解;簡單的頭飾,身高差不多的小演員,有時觀眾分不清角色:誰是小豬?誰是小熊?誰是小羊?

我在創作這個係列劇時,充分考慮到校園舞台的演出條件,做到:

1.主題明確,貼近兒童。實際演出時,可通過標牌、電子屏幕等直觀的形式,突出主題。

2.情節單純,場麵熱鬧。明明白白的故事,反複式的情節,中間穿插歌舞,讓盡量多的小演員上場。

3.語言精煉,童趣盎然。能不說的話不說,多用動作,給指導老師留下一些發揮空間。

為了減少演出的難度,爭取比較好的效果,本劇對場地、布景、音響、道具和化裝的要求盡量簡單。

1.場地的選擇。一般在教室、操場、家庭、草地等。

2.布景的製作。可以用一個背景畫,展現場景、主題。

3.音響的準備。事先錄音,效果會更好。

4.少量道具。根據情節的需要,製作,選用。

5.演員化裝。兒童扮演小動物,戴一個頭飾就可以了。如果條件允許,還可製作動物服裝。

全書包括61個短劇,每個劇本演出時間3~5分鍾。這些小劇本隻是提供了一個框架,聰明的導演和演員們可以大膽地充實內容,設計歌舞。開動腦筋,和我一起創造吧!

我們共同努力,改變這樣一種現象:少數有文藝特長的兒童載歌載舞,占領著校園舞台。多數孩子沒有上台的機會,睜著大眼睛,永遠坐在台下當觀眾……我要說,校園舞台是屬於所有孩子的!讓每個兒童都可以站上舞台或講台,表演一個角色;讓每個老師都可以擔當輔導員,排演一個小劇本。

小舞台連接著無限寬闊的人生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