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中國數字版權圖書的銷售,亞馬遜、當當等均有涉足,亞馬遜Kindle更在全球領域受到粉絲們的瘋狂追捧,可在中國用戶心目中,了解Kindle Paperwhite閱讀器與Kindle Fire HD的用戶比例著實不高。而另一個相對不算爆炸新聞的信號,是騰訊在微信沸沸揚揚的同時,不算高調地宣布成立“騰訊文學”。以數字版權領域的戰略爭奪而言,“騰訊文學”的出現不是太早,而是太晚,若“騰訊文學”能像亞馬遜一樣提供數十萬種數字圖書版權,在微信生態內提供用戶閉環支付、閱讀、點評、筆記等服務,完全可能締造顛覆行業的再一次新高。

同理,數字音樂也是一項值得跟蹤觀察的潛力股,騰訊QQ音樂本不缺數字音樂,是否能通過微信形成生態內的播放器,讓用戶在微信中為音樂付費購買?這又是一項懸疑。

不同於“騰訊文學”直白地顯示出與微信的整合潛力,人手數字音樂才是需要騰訊進一步謀劃的難點:一是用戶為音樂付費還在培養期,該舉措是否會適得其反?二是音樂類會形成的流量,在現3G流量價格上依舊顯得極其昂貴,用戶是否願意為在線音樂買單之外再受流量限製?(或者騰訊聯手流量供應商為騰訊音樂定製低價高流量的服務包?)三是QQ音樂本有為數不少的移動端用戶,微信數字音樂啟動是否會構成資源內耗,反而殺傷QQ音樂的穩定趨勢?

如果“騰訊文學”如預測那般深度植人微信,對數字版權業界的撼動前景可預計,數字音樂反是進退之間需要斟酌的高難度取舍。

8.3.3智能物聯網領域的拓荒者

新浪微博高調宣布聯手海信集團,共同推出“微博空調”,用戶隻要通過微博私信,就可以遠程遙控家中空調設備的各種功能。乍一看,這條新聞頗為不靠譜,隻不過把物理遙控器變成互聯網數字信號遙控而已,略有眼前一亮,卻絕對不至於像宣傳那般“涉足物聯網”領域的高風亮節。

互聯網的終極狀態,勢必是物聯網智能化生活,然而,智能化生活的物聯網,如何可能簡單到隻是遙控功能集約化的地步?如果把家中電器的遙控功能整合在一個手機APP中,這不過是一個超級遙控器的傻瓜應用而已,毫無技術難度且連“智能化”的含義都沒讀透。

智能化生活的物聯網,核心不是解決“物聯”,而是解決“智能化”,讓家居物件擁有根據用戶習慣逐步產生人工智能,提供匹配用戶習慣的智能服務,幫助人類獲取更高質量的科技生活享受。既然如此,可以想象的是物聯網內的每一件物件,都應該擁有數據回流到某一個雲端服務器分析用戶習慣的標準化構件,雲端服務器解讀用戶習慣後,再發送數據給到物聯網內每一個物件的處理內核,形成更舒適的生活體驗。

如模型所示,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的物聯網部分,需要以數據回流作為“智能化”的支撐,現階段“物聯網”市場上多數掛“智能化”招牌的解決方案,均為遙控器集約化的思維方式,遠遠偏離“智能化”理念,不符合人類未來的真實需求。

話題回到微信,新浪微博推出的“微博空調”談不上是多麼高深的技術壁壘,以微信的產品形態(公眾賬號功能化),完全可能做到更周密、更完整。

之所以會提及微信可能會在物聯網智能化產業產生價值,還是在於騰訊生態海量的用戶數據,物聯網智能化的基礎,技術與硬件是組成部分,基於大數據分析形成智能化的服務提供,才是最終獲取的商業價值。而騰訊平台覆蓋多條事業線,更難能可貴的是平台化程度極高,用戶行為的分析能力強大,以微信作為用戶與物聯網直接的對話接口,水到渠成。隻是,這看似並不遙遠的物聯網宏圖,即便啟動,也會需要若幹年精心運營才會有所收獲,這期間又會涉及若幹商業集團的狙擊和競爭,其中變數豈是座談掐指便能盡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