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通人性的魚(1 / 2)

不是經曆過兩月前的一件事,打死我也不會相信魚是通人性的。

兩月前的一天上午,我正組織村兩委班子學習“八條禁令”,突然接到鄉畜牧水產所張技術員的電話,說讓我找幾口魚塘星期天魚所長陪市領導來我們村垂釣,還說讓我好好準備,這次垂釣按“特級標準”接待。接完電話,我的臉色就變了。助理小張第一個從我的臉上看出了問題,小聲問我:“王書記,是不是上麵又要來釣魚?”我苦笑著點點頭。

說實在的,我這兩年是談“魚”色變。我們村地處鹽堿窪地,一年到頭春耕夏種全是“白忙乎”。大前年春節,我在市農研所工作的戰友來家做客,聊到如何摘掉我們村的“貧窮”帽子,他一語點醒夢中人。在部隊時,這位戰友是師農場漁業基地的教導員,也是一個漁業專家。他說:“你們這裏是一個聚寶盆,四處是水坑、蘆葦蕩,最適合養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鰱魚、鱅魚等一些淡水魚了。”戰友返城後還給我寄來許多相關書籍。在與村兩委班子及村民們商議後,我們決定先上幾口魚塘試試。

由於我們不懂技術,七個魚塘上馬三個月就宣告失敗了。最好的兩個魚塘魚苗的成活率都不到百分之三十。有兩個魚塘魚苗的成活率幾乎為零。大部分班子成員及村民都說,我們這裏的水性不適宜養魚。我堅信戰友的判斷,一定不是我們這地不適宜養魚,而是養魚的方法不得當。我三天兩頭往鄉畜牧水產所、市畜牧水產局跑,積極向有關領導彙報,向有關專家請教。在兩級畜牧水產部門領導及專家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們通過取水送農科院化驗和組織專家經過反複論證後,最終得出結論:我們村的水質不僅適宜養魚,還是養淡水魚的優質水性。

市、鄉畜牧水產部門還抽調專家成立了工作組,全力扶持、輔助我們。有了領導、專家的支持,我們信心十足,幹勁十足。我們成功了,在領導、專家及我們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足兩年功夫,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鹽堿窪地淡水魚養殖專業村”,連續三年被評為市物質、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村兩委多次獲得市、鄉表彰,去年還獲得了省“十佳基層黨支部”的榮譽稱號。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這話不假。我們村養魚致富了,市、鄉兩級政府把我們村樹立成先進典型,經常組織各地人員來參觀、調研、考察。一些外地農民朋友也經常來學習、取經。這一波又一波來客,我們都盡心盡力樂此不疲地好好接待,盡管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為了感謝各級政府的支持,以及讓各地的農民朋友共同富裕,我們沒有意見。隻有一個問題,我們還真有點難以接受。這個問題就是那些愛好釣魚的有關部門領導,他們一到星期天就組織單位幹部職工或是領著親朋好友前來垂釣,的確讓我們頭痛。一是接待問題。這上級領導、機關組織人員來我們村垂釣,先不說我們班子得有人陪伴,還得告訴村民們這種垂釣是不能收費的,同時還得管飯。二是選魚塘。這選魚塘就有兩難:一則選誰的魚塘。因是奉獻,雖說我們的村民性善,可這三天兩頭奉獻,心裏還是不會高興的。二則得選能釣上魚的魚塘。我們村兩委班子又不是神仙,誰知道那口魚塘的魚容易上鉤。千難萬難,我們得想法解決,要不然我們啥都奉獻了,還得受到領導的批評。時間長了,我們也掌握了一些技巧,比如為了讓領導們能釣到魚,釣得高興,釣得盡興,我們就邀請相關部門先派人過來踩坑,先試釣。同時,我們還讓所接待領導釣魚的魚塘老板提前兩天別給魚兒喂食。至於魚塘老板的損失,我們隻能從村集體裏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他們些補助。我們每次接到有領導來垂釣的電話,心裏都會一陣發毛,已患恐懼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