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是大關小學在百年校史中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裏是藝術的殿堂,也是實踐的園地。她以自己的特色為支撐點,堅持藝術多元化的教育,追求學生的全麵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而道德教育的實質正是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給個體帶來幸福與和諧。這兩者是十分吻合的。在藝術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是主角,每個學生都能自信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孩子都明確自己的任務,在活動中培養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每個孩子都在歡樂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品德更高尚,情操更美好。因此,學校采用多元藝術的形式,建立道德審美的視角,為學小的道德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全方麵地促進了學生道德的成長。

(一)藝術活動全員參與

杭州市大關小學是具有良好美育傳統的學校。她堅持開展藝術特色的教育活動,堅持全員參與的藝術活動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藝術的美麗,展示藝術的才華。學校每年都將組織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全員藝術活動。如“九個百”藝術節、“陽光陽光多麼好”藝術節、笛聲悠悠藝術節、歡樂蹦蹦跳藝術節、飛揚的踢踏藝術節等活動,彙集了吹、拉、彈唱、舞、書、畫等多種藝術內容,使每—個學生都有舞台表演的機會,每一個學生充滿活力和自信。在2005年6月的“飛揚的踢踏”藝術節中,每一個學生和教師都跳起了歡快的踢踏舞,盡管舞步簡單,但是每一步都踩出了歡樂和自信,師生共同感受到了音樂和舞蹈所帶來的激情與快樂。活動現場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藝術節活動讓突然到訪的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記者非常驚訝,不禁問:“為什麼這裏的孩子那麼活潑、那麼自信、那麼富有朝氣?”正如他們所看到的:沒有教師維持活動秩序,但是活動現場秩序井然;沒有一個學生的被冷落,所有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沒有指定的表演主角,所有的師生都是主角,都能自信地展示自我。難怪記者情不白禁地說:“這才是孩子們的節日,孩子們的活動,孩子們的樂園。”

(二)藝術活動白發組織

藝術性子段的運用滲透到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學校積極倡導學生自發組織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在全員參與的藝術活動中讓學生們感受到藝術的快樂。學校的大型藝術活動滿足不了孩子們對藝術的需求,於是在教師的支持和指導下,學生組織了多種形式的校園課外藝術活動。如:校園戲劇社、校園小小笛王挑戰賽、午間音樂廣場會等多種活動,又為孩子搭建了展示自我、享受藝術的精彩舞台。所有的活動都是有學生自己組織、自己表演、自己評價。學生們充分體會了主人翁的精神,感受到了組織活動的責任感,體驗了協作的快樂。

(三)藝術活動深入課堂

建立一個欣賞型的德育視角,對學生道德的自主建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藝術化手段的策略性運用則為實現這一目標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藝術性手段,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德育效果。藝術化手段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常規化、係列化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德育活動的形式美,為欣賞型德育模式的建構開辟了新途徑。

[案例一]

走近英雄

四(2)班張淩

1.背景分析

傳統的學生品德教育往往是生硬的、灌輸的、單調的。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但是對他們道德情感、道德意誌和道德行為的進步卻是收效甚微。欣賞型德育模式的具體目標之一是道德教育在欣賞中完成。對德育情境進行審美化改造,在“欣賞”中完成價值選擇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語文教學一貫提倡文道結合,而革命英雄類課文的學習,對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活動的目的是在英雄類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時間、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內容運用音樂等藝術手段,影響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品德水平。讓學生從小了解英雄及英雄故事,並對其產生敬仰之情,由模仿到學習,再到踐行,逐漸形成良好的品德。根據小學中年級孩子模仿能力強、善於在豐富的活動中表現自己等年齡特征,結合學校欣賞型德育的總課題,有機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適時地在學生中開展學英雄、講英雄、做英雄、比英雄的英雄係列活動,效果顯著。班級的道德風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本活動是教育成果的一次藝術化展示,也是一次成功運用藝術化策略的“欣賞型”德育活動。

2.活動目標

促進班級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並引導其日常行為;

讓學生自覺地以英雄人物為學習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內涵;

讓學生發揮各種藝術特長,在豐富的活動中體會成功、體會自信,形成有一定凝聚力的班集體。

3.活動過程

(1)參觀群雕,回想學習過的英雄人物

董存瑞(一人手托炸藥包,周圍三個戰友)

草原小姐妹(兩人相互依偎而坐)

狼牙山五壯士

兒童團的孩子們

音樂中兩主持人進入

A:在大隊部組織的學習英雄活動中,同學們特別投入,從中學習到了許多英雄人物。

B:快來,他是董存瑞,他手托炸藥包,用自己的生命炸毀丁敵人的碉堡。

A:他可真勇敢!

B:你知道她們是誰嗎?

A:知道,她倆是草原小姐妹,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她們冒著暴風雪,確保羊一隻不少地回來。

B:她們可真負責任啊!

A:他們是狼牙山五壯士。

B:不錯,為了不被敵人俘虜,他們從狼牙山上縱身跳下。

A:這些是兒童團的孩子們。

(兒童團員活動“我是小兵張嘎”、“我是潘東子”、“我是王二小”、“我們是送雞毛信的孩子們”)

H:他們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呢。

A:他們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卻能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

B.我們班還會富有激情地表演這些英雄。

A:你們看,他們來了!

(2)英雄故事演出

演出“劉胡蘭”

A:(做揮舞皮鞭狀)快說。你要是在不說,你的下場就和那個人一樣,你看!他就快被我們軋死了!

B:呸!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

A:來人!把她拖下去軋了!

B:不用你們!我自己會走!

學生齊:劉胡蘭犧牲時年僅15歲,毛主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演出“江姐”

江:姐妹們,你們知道嗎,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前莊嚴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齊:真的嗎?

A:那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B:我們來繡一麵國旗吧!

C:我還知道國旗是五顆星的。

D:我們說於就幹吧!

(繡紅旗歌曲,做繡旗狀.舞蹈)

E:江姐,你給我出來!

E:江姐,你到底說不說,再不說的話,我可就把這一根根的竹簽子紮到你的手指甲裏去了!

江:竹簽子是用竹子做的,我們共產黨員的意誌是用鋼鐵鑄成的!

演出“李大釗”

齊:腥風血雨中,李大釗吟誦著青春之歌向我們走來。

(“李大釗”走向前,麵向前方站立)

齊:夏明翰拖著腳鐐手銬向我們走來。

(“夏明翰”走向前: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

齊:曆史將永遠銘記這血與火的洗禮。

齊:牢記那一串串盡染血跡的英名。

(3)弘揚英雄精神,展示自我風采

走進這些英雄,我們為之感動,

我們努力學習,和你們一樣剛強。

我們懂得了力量來自於合作。

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了一份責任和理想。

山記著你們,水記著你們,我們永遠記著你們。

我們與你們的精神同在,我們與你們的理想同在,我們與你們同在。

[點評]在對英雄形象的扮演中,學生會很自然地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規範,如珍惜生活,抑惡揚善等。藝術方式會讓德育走出“灌”的尷尬局麵,對學習者產生和風細雨般的潤澤。

[案例二]

畢業前夕

六(2)班趙正清

1.活動主題

通過學生身邊發生的幾個真實的小故事來反映六(2)班全班同學的精神麵貌:他們團結,集體榮譽感強;他們執著,堅持不懈;他們尊師、愛師,愛父母、愛同學,心中充滿了愛。

2.活動設計思路

我們六(2)班31人在參加欣賞性德育的實驗活動後,他們的道德麵貌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平時的學習、生活、玩耍中,同學們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講團結,善於合作;他們做事認真、執著,堅持不懈;他們富有愛心,愛老師,愛父母,愛同學,心中充滿了愛。他們的道德水平在藝術化的教育下飛速提升。設計這個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身上,從同學的身上再次感受到我們已形成的美好的道德,激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