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頂子山(1 / 2)

隨著“上山下鄉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句話的發出,N多的青年主動或被動的去了農村。當時的社會,對於年輕人來說,隻有三條路走,當兵、插隊、不接受改造留下來。

因為家裏沒人,我的爺爺又是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好同誌,很快我的父親便離開了北京,插隊到了吉林省西北部的羊圈村。漫無天日的辛勤勞動,使得人們的意誌遭受無窮的摧殘,父親回家念頭也隨之付諸東流,沒過幾年他便在此地結婚生子,建立了家庭。

我叫武鬆山,就出生在吉林省西北部(鎮賚)的羊圈村裏,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二個弟弟。本來我還有一個小妹妹,但是他在幾年前失蹤了。因為我是家中長子,要背負起照顧弟弟們的責任,所以中學剛畢業我就回了家跟著爹幹起了農活。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百廢待興,因為農民包產到戶,許多國家政府人員下海經商,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生活的改善,人們的精神層麵也得到了升華,所追求的事物也日益高尚。收藏文物古玩的浪潮從國外及港台吹向了大陸。

起初我們這裏根本感受不到外界的變化,但是就在前不久隔壁家的王叔,在開荒挖土的時候,從地裏麵刨出了一塊銀錠子,後來被人用一百塊收走了,隨即此事在村裏就炸開了鍋,要知道當時我們家半年的收入也不到一百塊,這件事也直接導致了村裏人都開始做起了發財的美夢。

村裏人在自家承包的田地裏、山間,以搞農田基本建設為由,見土堆就挖平,見濕軟土地就深翻,但是美夢終究是美夢,在毫無章法漫無目的的搜索了大半年之後,別說銀錠子了,就連一枚銅錢也沒有出土。

農民的思想是經不起折騰的,在半年毫無所獲之後,村裏的人們很快就認識到了錯誤,所有人的美夢也在此時宣告了破碎,大家也都相繼回歸了務農的老本行,而我的父親和隔壁家的王叔卻好似著了魔一般,二人依舊堅持著在村對麵的頂子山中挖掘著,而這樣一來,家裏的農活累活全都壓在了我和弟弟的肩頭上,每次念書回家,都是要先去田地裏麵幹活的。

或許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在一個晚上,我父親突然神情亢奮的跑回了家裏,當時我記的他從來沒有像那次一樣高興過。

那一天他對娘說:“他和王叔在山上發現了一處墓穴,但是墓穴很深,需要挖掘幾天才可以進入,所以最近幾天怕是不能回家了”隨後他趁著夜色拿上足夠多的幹糧,扛著鐵鍬、鎬頭和繩子便離開了,臨走前叮囑我要照顧好這個家。

時間一晃過去了三天,父親沒有回來,反倒是隔壁的王叔回來了一趟,並帶回了父親的口信“讓我們好生在家裏等著,他已經發現了值錢的東西,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寶貝給帶回來,到時候我們全家就可以吃喝不愁的過日子了。”王叔的話給我們全家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喜悅,要知道那個年代的人,日子過的特別的艱辛,別說是大魚大肉了,一年要是能吃上一頓餃子,那都的樂得一宿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