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玉門市柳河鄉官莊子村北邊的黑沙窩熱鬧非凡。這一天,遠遠近近的人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裏。十分愜意地進行一年一度難得的沙浴。
這一習俗由來已久,據說始於清朝末年。那時遠處的人們到這裏來除了步行,便是坐馬車、牛車或騎牲口。現在不同了,除了自行車和各樣的摩托車,還有大大小小的汽車及手扶拖拉機,車水馬龍,場麵壯觀。舉目四望,多達萬人。80年代是經濟騰飛的時代,個體商販們也不放過這一大好時機。他們在這一天也早早趕來,搭起花花綠綠的帳篷,擺起人們喜食的各色食品和飲料,熱情為遊客服務。其中最為紅火的要算賣雞湯的,一塊錢一碗還爭不上呢。據說來此沙浴的人非得喝雞湯不可,不喝則不靈。
來此沙浴的人,有不少是湊熱鬧的。那些患腰腿病和各種風濕性疾病的人,按照慣例,來時都帶有黃酒、白酒、烏雞或各色藥酒。先選好場地坐下,把酒徐徐飲下,再慢慢吃掉烏雞肉,喝足湯,就躺在挖好的沙窩裏,然後用熱沙把身體埋嚴實,隻露出頭來,就迷迷糊糊地進入沙浴。一次沙浴,少則二三小時,多則五七個鍾頭不等。據說有的人來時病懨懨,有氣無力,沙浴後全身輕鬆,神清氣爽。
為何要在“六月六”這天沙浴”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黑沙窩在六月初氣溫最高,這兒的沙層也厚,吸熱快、散熱慢。再加地形特殊,才使得這不起眼的黑沙窩成了一方寶地。
據老人們講,黑沙窩的沙浴治腰腿病從古到今都十分靈驗。為什麼靈驗是因為那兒有個神泉。說到神泉,黑沙窩的老人們就會提起王道士。
據說在清末民初,有一年春天黑沙窩來了個要飯的老漢。那時附近的人很窮,且又多病。這老漢要了一天一口飯也沒有要著。後來走到一家門口,一位身體佝僂的老漢給了他一個幹饅頭說:“唉,你到別處去要吧,咱這兒太窮,實在沒有辦法呀!”要飯的看老漢腰彎得厲害,問他:“老人家,您這是怎麼啦?”老漢這才一五一十地對他說起這一方人患腰腿病的情由來。要飯的聽完,對老漢說:“您這病不難治,我有辦法。”說完,領著老漢來到一叢馬蓮草旁邊,用手一刨,刨出一個小水泉。他舀上泉水又拿出一粒藥丸,讓老漢喝下,怪不怪,老漢一伸腰,好了。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害腰腿病的人都來找這要飯的治。要飯的老漢也著實熱心,來者不拒,百治百好。後來人才知道他是個道士,姓王。於是,王道士便和神泉一起出了名。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幾年過去了。黑沙窩害腰腿病的人少多了,大夥兒自然十分感謝王道士。這一年秋天,人們捐積了不少錢財和糧食,推薦黑沙窩德高望重的楊二爺和張老八牽頭,在神泉旁修了一座“藥王廟”。自此,黑沙窩和王道士的名聲就更大了。後來,王道士又總結出吃烏雞(或雪雞),喝黃酒(或燒酒、虎骨酒),進行沙浴,治腰腿病和風濕病的方法,效果很好。王道士活了99歲,有一天突然坐化了。黑沙窩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就造了一座塔。後來廟和塔都被風化了。“六月六”沙浴的習俗卻沿襲了下來。
(玉門 張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