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天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曆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那麼,秦國究竟采取了什麼策略,能夠在短短的十年之間就吞並六國,結束了戰國時代?而六國亡國的慘痛教訓,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
送上親兒子的人頭也不成
荊軻在秦國宮殿中上演了悲壯的一幕,真的就一去不複還了。這件事兒一出,秦王對燕國的憤恨就達到了頂峰,他立即派遣使者趕往趙國,命王翦率領部隊北上攻打燕國。
很快,燕國的都城薊城就被秦軍攻陷了。燕王喜、太子丹率領精銳部隊退守遼東。
秦王繼續派人追擊燕王,燕王急了,就把策劃刺殺嬴政的太子丹,也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並把他的人頭送到秦國,想給自己換回幾天好日子。但是這個時候,秦國滅燕已經是計劃內的事兒了,就算沒有太子丹,沒有荊軻,秦國大軍壓境也是遲早會發生的。
所以,燕國把太子丹的人頭送上也解決不了問題,秦軍仍舊繼續前進。此時,攻打燕國已經成了秦軍業餘的事情,因為秦國的主力軍正在與楚國作戰。在這樣的情況下,燕國又堅持了五年。五年後,殺了親生兒子的燕王喜還是成了俘虜。
燕國一完蛋,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就進攻魏國的大梁。
王賁是將門虎子,他率軍將大梁圍困後,決了鴻溝的堤岸,將滔滔的河水灌進了大梁城。大梁城內積水三尺,魏王實在堅守不住,隻好出城投降,魏國就此滅亡。
到了這個時候,從晉國分裂出來的韓、趙、魏,以及從西周就存在的燕國都滅亡了,就剩下齊、楚這兩個昔日的大國還存在。
齊、楚當時的實力跟秦國相比,還是差了好幾個檔次。魏國滅亡之後,秦國就把目標對準了楚國,並且馬上準備兵馬,要跟楚國交戰。
在派誰去打這個問題上,秦王嬴政第一時間想到了老將王翦。
有一天,秦王就跟王翦商量:“現在咱們的敵人就剩下齊國和楚國這兩個大國。我想先把楚國滅了,你看怎麼樣?”
王翦對這個策略深表讚同,但是當秦王說出讓他領軍南下時,王翦卻顯得有些為難,但他最終還是答應了,不過條件是必須要六十萬大軍。
當時秦國主力軍隻有六十萬左右,也就是說,王翦要秦王把所有家底兒都給他。對此,嬴政就有些猶豫,還想跟王翦講講價錢,打個折。
但是王翦不幹,他說:“這玩意兒可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兒,又不是做買賣。沒有六十萬大軍,連我王翦都沒把握一定能贏。”
價錢談不攏,這買賣就做不成了。於是,秦王嬴政又去找另一個大將李信。
李信是個年輕將領,他為了討秦王歡喜,表示隻要十萬人馬就夠了。秦王非常高興,心想:“還是李信能體諒我的苦衷。李將軍真是個壯士,王翦嘛,年紀大了,膽子也小了。”
小氣老臣城府深
李信這個人年輕氣盛,打起仗來不留後路,他曾經用幾千人追逐太子丹直到遼東。
這次打楚國,他又這麼幹。當大軍取得一定勝利後,李信就下令加速行軍,計劃直取安徽壽春,也就是當時楚國的新都城。
但是,由於李信的這支軍隊推進速度太快,遠離了供給基地和友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時候,楚國派大將項燕跟在李信軍隊的後麵,一連打了三天三夜,攻破了李信兩個營壘,殺掉秦國七個都尉,打得李信隻好帶著殘兵敗將回到了鹹陽。
李信把這個事兒跟秦王一說,秦王大吃一驚。他本來想著小成本高效益,沒想到這下倒好,連本兒都搭進去了。沒辦法,嬴政隻好又去找老將軍王翦。
王翦是個老牌大將,在戰場上廝殺了一輩子,破三晉和燕國他都是首功。可如今既然被大王看作膽小鬼,他幹脆就退休在家養老,倒也樂得清閑。
秦王這次來找他,他還是那句話,不給我六十萬人馬,老臣絕不出征。沒辦法,秦王嬴政隻好先做了一番自我檢查,答應給他六十萬人馬。
經過一係列緊張的籌備,王翦帶著這六十萬大軍準備威風凜凜地出征了。秦王親自來到灞上,給大軍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