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公主出嫁(2 / 2)

漢朝送烏孫的嫁禮,班固用了四個字來形容:贈送甚盛。

盛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可想想都知道,劉徹向來以擺闊出名。況且公主出嫁,政治意義十分重大,劉徹以大手筆出手,理所當然。

事實上,劉徹也充分地照顧到了烏孫王的麵子。僅替公主配備的隨從,就有數百人,還有絡繹不絕的車隊,一路煙塵滾滾。

此時,在遙遠的西北草原上,當匈奴聽說烏孫王跟漢朝結成親家,突然不喊打了。不喊打,是因為不能隨便打了。因為打烏孫,等於打漢朝。打漢朝,等於自己找苦吃。除了打,還有更好的招嗎?

答案是,有。這個答案就是,先穩住烏孫王。要想穩住烏孫王,最好的辦法,還是漢朝使用的那招:和親。

很快地,匈奴單於派人將他一個女兒,屁顛屁顛地送來,說要和烏孫結成親家。

太陽簡直要從西邊升起來了。昆莫長這麼大,匈奴單於不是欺負人,就是嚇唬人,從來沒見他討好過誰。沒想到,今天大哥也主動跑小弟家來講和了。

既然大哥給麵子,小弟也得還個麵子。昆莫很愉快地收下了匈奴送來的女人。為了兩個親家都照顧,他隻好封漢朝劉公主為右夫人,封匈奴單於女兒為左夫人。一千匹馬,換兩門親家,兩個美女,N多嫁妝。多好的生意啊。

昆莫發了,我們的劉細君公主卻鬱悶了。作為政治婚姻的產物,或許她不敢去想那些單純而美麗的愛情。她現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跟昆莫套近乎,替他生兒育女。有朝一天,兒女長大,送回漢朝,或留學渡金,或認親拜祖,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願望看起來很小,可是完成的難度相當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們可憐的公主,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宮中,獨守空房,虛度年華。昆莫偶爾來看望她,就擺個宴席,讓劉細君作陪。酒喝完了,然後揮一揮衣袖就走人了,就算是完成倆人的約會。

莫怪昆莫故意要冷落咱們的公主,他也是有難言之隱的。他的困難就在於,他老了。身體老了,心態也老了。還有,他和漢朝公主在一起,非但沒有共同語言,甚至因為言語不通,連交流都成了問題。

我要的幸福,昆莫給不起。被幹晾著的公主,隻得日日思歸。她的思念,飄在空中,化成遠飛的鴿子,飛回了漢朝,落在了劉徹的手掌。

寂寞宮中淚,誰解其中味。縱有世間富貴千萬種,又怎能換一顆溫暖的心,和一束遲來的玫瑰?

公主的心,劉徹是知道的;公主的孤獨,昆莫也是知道的。於是,心生愧疚的昆莫,決定要跟公主好好談談她的將來。

這天,昆莫與劉細君公主會麵,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老了!!

劉細君公主很傷感地看著昆莫:我早知道你老了。

昆莫接著說:可是我的孫子岑陬,還很年輕。

劉細君不知昆莫葫蘆裏裝著啥藥,眼睛迷茫,心情沉重地看著對方。

這時,昆莫隻好一古腦地,掏出心裏的話:

我死了,你就跟我孫兒過去吧。

原來昆莫一直擺宴席,將自己應付過去,竟然是留著給自家孫子的。劉細君當即暈菜,一下子就拒絕了昆莫的要求。

要知道,論輩分,那個岑陬都可以叫她一聲奶奶,岑陬娶劉細君,這是絕對的亂倫。這事如果放在漢朝,裝豬籠,割舌頭,四捆六綁,抬上火架,不煎你流油嘶叫,都不會罷休。

於是,公主快手修書一封,叫人送回漢朝,哭訴了昆莫荒謬的想法。又很快地,漢朝使者傳話過來了。隻有一句話: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

這話的意思,大約就是,請入鄉隨俗吧,隻能委屈你了。我們必須聯合烏孫,滅掉匈奴。

要聯合烏孫,就必須留在烏孫。要留在烏孫,就必須做昆莫孫子的老婆。要做人家的老婆,就必須忍辱負重。

匈奴不滅,何以為家。這是已故將軍霍去病,曾經留下的驚天理想;為了國家,何能不忍。我想,這應該是劉細君主公對自己說的話。

最好,劉細君隻好答應天子,繼續留在了烏孫。不久,昆莫死。又不久,太子岑陬繼王位。按烏孫習俗,新烏孫王對舊烏孫王的財產,具有繼承權和使用權,包括舊烏孫王的所有女人。

再不久,岑陬又順理成章地娶了劉細君公主。

沒有愛情,隻有眼淚;沒有小我,隻有大我;沒有索取,隻有犧牲。穿過時空的煙塵,我仿佛看見,在高高的城堡上,站著一個孤獨的女子。她兩眼滄桑,駐足遠望。

沙塵從眼前刮過,飛鳥從頭上越過。蒼天在上,白雲飄蕩,不老的思念,猶如戈壁灘上那汩汩細流,向東方緩緩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