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本章內容包括基本要求、中藥藥劑學的發展、中藥劑型的分類、中藥劑型選擇的基本原則、藥典與藥品標準。重點內容有常用的術語、劑型選擇原則、藥典性質。曆年考分1~2分左右,多為A或X型題。
第一節 基本要求
中藥藥劑學常用術語
【考點1】中藥藥劑學
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製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製與合理應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
【考點2】工業藥劑學
研究製劑工業生產的基本理論、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和質量管理的科學。
【考點3】生物藥劑學
研究藥物的劑型因素、用藥對象的生物因素與臨床藥效間關係的科學。
【考點4】物理藥學
應用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藥劑學中劑型性質的科學。
【考點5】臨床藥學
以患者為對象研究合理、有效與安全用藥的科學。
【考點6】藥動學
研究藥物在體內的動態行為與量變規律,即研究體內藥物的存在方式、時間與數量關係的科學。
【考點7】劑型
根據藥物的性質、用藥目的和給藥途徑,將原料藥加工製成適合於醫療或預防應用的形式,稱藥物劑型,簡稱劑型。
【考點8】製劑
根據藥典、藥品標準或其他規定的處方,將原料藥物加工製成具有一定規格,可直接用於臨床的藥物製品,稱為製劑。
【考點9】中成藥
以中藥材為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按經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處方和製法生產,有特有名稱並標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規格,包括處方藥與非處方藥。
【考點10】新藥
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
第二節 中藥藥劑學的發展
曆代主要中藥劑型理論
【考點1】《湯液經》
我國最早的方劑與製藥技術專著,可惜原書已佚失。至今湯劑仍是中醫用藥的首選劑型之一。
【考點2】《黃帝內經》
成書於戰國時期。我國現存第一部醫藥經典著作。可謂中藥藥劑學的先導。
【考點3】東漢《神農本草經》
“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漬者,宜煎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糖酒者,並隨藥性,不得違越”。
【考點4】晉代葛洪著《肘後備急方》八卷
第一次提出“成藥劑”的概念。
【考點5】梁代《本草經集注》
“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湯者,宜服酒者,宜服煎膏者”。
【考點6】唐顯慶四年頒布的《新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