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力學(一)(1 / 1)

(力學)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和平衡規律及其應用的。力學可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靜力學是以討論物體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的條件為主。運動學是撇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來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描述方法,而不涉及引起運動的原因。動力學是討論質點係統所受的力和在力作用下發生的運動兩者之間的關係。力學也可按所研究物體的性質分為質點力學、剛體力學和連續介質力學。連續介質通常分為固體和流體,固體包括彈性體和塑性體,而流體則包括液體和氣體。

16世紀到17世紀間,力學開始發展為一門獨立的、係統的學科。伽利略通過對拋體和落體的研究,提出慣性定律並用以解釋地麵上的物體和天體的運動。17世紀末牛頓提出力學運動的三條基本定律,使經典力學形成係統的理論。根據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釋了地球上的落體運動規律和行星的運動軌道。此後兩個世紀中在很多科學家的研究與推廣下,終於成為一門具有完善理論的經典力學。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對於高速運動物體,必須用相對力學來代替經典力學,因為經典力學不過是物體速度遠小於光速的近似理論。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得到發展,它根據實物粒子和光子具有粒子和波動的雙重性解釋了經典力學不能解釋的微觀現象,並且在微觀領域給經典力學限定了適用範圍。

(經典力學)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是牛頓運動定律或與牛頓定律有關且等價的其他力學原理,它是20世紀以前的力學,有兩個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時間間隔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其二是一切可觀測的物理量在原則上可以無限精確地加以測定。20世紀以來,由於物理學的發展,經典力學的局限性暴露出來。如第一個假定,實際上隻適用於與光速相比低速運動的情況。在高速運動情況下,時間和長度不能再認為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第二個假定隻適用於宏觀物體。在微觀係統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則上不可能同時被精確測定。因此經典力學的定律一般隻是宏觀物體低速運動時的近似定律。

(牛頓力學)它是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在17世紀以後發展起來的。直接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出發點來研究質點係統的運動,這就是牛頓力學。它以質點為對象,著眼於力的概念,在處理質點係統問題時,須分別考慮各個質點所受的力,然後來推斷整個質點係統的運動。牛頓力學認為質量和能量各自獨立存在,且各自守恒,它隻適用於物體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的範圍。牛頓力學較多采用直觀的幾何方法,在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時,比分析力學方便簡單。

(分析力學)經典力學按曆史發展階段的先後與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分為牛頓力學及分析力學。1788年拉格朗日發展了歐勒達朗伯等人的工作,發表了“分析力學”。分析力學處理問題時以整個力學係統作為對象,用廣義坐標來描述整個力學係統的位形,著眼於能量概念。在力學係統受到理想約束時,可在不考慮約束力的情況下來解決係統的運動問題。分析力學較多采用抽象的分析方法,在解決複雜的力學問題時顯出其優越性。

(理論力學)是力學與數學的結合。理論力學是數學物理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各種應用力學的基礎。它一般應用微積分、微分方程、矢量分析等數學工具對牛頓力學作深入的闡述並對分析力學作係統的介紹。由於數學更深入地應用於力學這個領域,使力學更加理論化。

(運動學)用純粹的解析和幾何方法描述物體的運動,對物體作這種運動的物理原因可不考慮。亦即從幾何方麵來研究物體間的相對位置隨時間的變化,而不涉及運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