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解救)水上自救技術。遊泳時常遇到意外情況,應采取相應措施。當嗆水時,應踩水,臉部回避水浪,或放鬆仰浮,使呼吸自如。當腿、腳、手等部位抽筋時,可仰浮水中,伸張、拉長抽筋部位的肌肉,使之鬆弛、伸展。若腹部或全身抽筋,應呼救。上岸後擦幹身體,按摩,注意保暖。遇到漩渦應盡力避開,萬一闖入漩渦,不要緊張,可平臥水麵。用爬泳或側泳盡快順漩渦外沿衝出。切不可直立踩水,或蜷縮身體,以免越陷越深。碰到水草叢生地區,首先要冷靜,切不可手忙腳亂,或直立。要仰臥水麵,慢慢解脫。然後兩腿伸直,輕輕打水,手臂貼於身旁,以手掌小幅度劃水,從原路遊出。
(遊泳池)遊泳運動場地。分為人工遊泳池和天然遊泳場。人工遊泳池有室內、室外兩種,池為長方形,長50米,寬21米,水深1.80米,設六至八條泳道。出發台兩側或前部設有仰泳出發把手。遊泳池兩側及中間設有運動員出水時的扶梯。
(出發台)遊泳池設備。供爬泳、蛙泳、蝶泳運動員出發時用。出發台麵積為50厘米見方,台麵向前傾斜約10度,須防滑。台的前緣高出水麵50~75厘米。四周標出泳道號數。
(分道線)遊泳池設備,區分泳道的標誌線。由單個紅色、白色浮標連接而成。泳道寬2.50米,兩端分道線距池邊至少50厘米。分道線有平靜池水的作用。
(泳道標誌線)遊泳池標誌線,繪在各泳道中央的池底,是寬25厘米的清晰黑色標誌線。能使運動員在遊泳過程中沿直線前進。線兩端距池邊2米處,各繪一條1米長,與泳道標誌線垂直的同寬度橫線。使運動員能淸楚看到水下泳道中線。
(召回線)遊泳比賽裁判專用設備。是一條離出發點15米,橫跨遊泳池的繩子,離水麵1米以上,易於放入水中,用以召回出發搶行而犯規的運動員。
(救生台)水上救生設備。天然遊泳場設了望台,人工遊泳池設小型救生台。台上備有望遠鏡、喇叭或廣播設備,供專門人員觀察水上動態,保證遊泳者的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即可通知救生人員。
(遊泳眼鏡)遊泳運動員裝備。用透明硬塑料製成,鏡麵周圍密封,貼近眼眶處用海綿橡膠粘合,以防滲水。使用時用可調鬆緊的膠帶固定。長距離遊泳很需要遊泳眼鏡。
(手蹼)遊泳訓練器材。也稱為劃水板。用塑料或膠木製成,略大於手掌。用時用橡膠鬆緊帶固定在手掌上,供運動員作劃水練習用。
(扶板)遊泳訓練器材,也稱打水板,用浮力大的木材或泡沫塑料製成。板前端弧形,長50~69厘米,寬40~50厘米,厚4~5厘米。初學遊泳者或運動員作腿部動作訓練時使用扶板。
(跳水運動)水上運動項目。是從高處以各種姿勢躍入水中,或從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特定動作入水的水上運動。包括實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競技跳水,也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運動。從事跳水運動,有助於全身肌肉協調發展和神經、心血管係統功能的增加。跳水運動在我國是解放以後才得到發展的。近些年提高很快,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創造優秀成績。跳水運動員既要熟悉跳水技巧,又要掌握遊泳、潛水技術,並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勇敢、堅毅、果斷的意誌。
(實用跳水)跳水運動之一。在生活、和平及軍事方麵采用的跳水動作。常見的有遠跳淺水和直跳直落跳,以及武裝跳水等。
(表演跳水)跳水運動之一。由實用跳水發展而來。表演跳水內容豐富多彩,采取競技性跳水的各種動作姿勢。有的動作驚險優美,有的滑稽幽默。它不受規則限製,沒有特定動作,屬於非競技性運動,能吸引廣大觀眾,發揮宣傳作用。
(競技跳水)跳水運動之一。是按一定規則在比賽中力求完成盡可能複雜的動作。競技跳水按預備姿勢和動作完成的方向不同,把跳板跳水分為五組,跳台跳水分為六組。
(跳水池)跳水運動設備。兼用於遊泳,水球運動。跳水池設有跳板和跳台,周圍空間不應有其他障礙物。水池深度及空間範圍根據跳板和跳台高度決定。如高1米的跳板,前端向池伸進1.50米,水深至少3米。高10米的跳台,前端向池伸進1.50米,水深至少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