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概論(一)(1 / 1)

(體育)體育一詞是由英文翻譯而來,原意指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體育。在我國體育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用法,用於狹義時指身體教育;用於廣義時是體育運動的同義詞,即身體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煉的總稱。身體教育(即狹義的體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和技能,促進身體全麵發展,增強體質,培養高尚品德及堅強意誌的教育過程;競技運動是指個人或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和運動能力等方麵,為了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而進行的科學的、係統的訓練或競賽;身體鍛煉是指以健身、醫療、娛樂和休息為目的的身體活動。身體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煉三者之間既互相區別,又互相聯係,它們都是通過身體活動全麵發展身體和增強體質,都有教育和科學的特征以及提高運動技術和競賽的因素。

(體育運動)同廣義體育的含義。

(競技運動)也稱競技體育,是個人或集體為了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或擊敗對手),在體格、體能、心理和運動能力等方麵進行的科學、係統的訓練和競賽活動。競技運動以取勝為日的,因此運動自身(身體鍛煉)以外的價值具有更大的意義。其特點是:①參加競技運動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體力和智力(包括潛在的能力八②必須按照專門的國際機構公布的運動競賽規則進行比賽。③參加競技運動的人往往是一個組織、團體、地區或國家的代表,肩負著對委派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身體鍛煉)也稱體育鍛煉。是指以健身、醫療、娛樂和休息為目的的身體活動。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形態結構的發展,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消除疲勞,調節情感,愉悅身心,以及預防與治療某種疾病等都有重要作用。從遺傳與變異觀點看,對改善與提高下-代乃至整個民族的體質,也有重要的意義。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能進行身體鍛煉,可獨自一人,也可以有組織地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與方法要有針對性,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並有適宜的運動負荷。

(體質)指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變異和後天獲得性的基礎上,人體表現出來的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征。包括人體形態結構、體型,各器官係統的機能能力。即,肌肉運動中的能力,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體質水平是民族素質重要的標準之一。

(體格)指人體外表的形態結構。包括人體生長發育的水平,體型(身體的整體指數與比例)和身體的姿態。一般通過測量人體的身高、體重、坐高、胸圍、肩寬、骨盆寬度等進行評定。體格是發展體能的物質基礎。

(體能)人體各器官係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和柔韌等身體素質,以及走、跑、跳、投、懸垂和支撐等人體基本活動的能力身體能是掌握體育運動技術的基礎。

(體育製度)國家體育行政機構和社會體育組織製定的各種規章、製度、條例的總稱。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後製定了《體育運動競賽製度》、《運動員技術等級製度》、《教練員技術等級製度》、《運動隊伍工作條例》、《運動員守則》、《裁判員守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和《全國學生體育運動競賽製度》等。製定這些規章製度的目的在於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我國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為攀登世界體育高峰作出貢獻。

(體育運動競賽製度)為了提高競賽質量,一個國家、地區或體育組織製定的統一的運動競賽的計劃或製度。中國的體育運動競賽製度,由國家體委製定,1956年國家體委公布了《運動競賽製度的暫行規定(草案)》,1958年作了修改並正式實行。目前我國體育競賽製度的主要內容是:國家體委每年將舉辦各類、各項全國性體育比賽的性質、時間、地點、辦法等通知各地,按照執行。體育運動競賽製度是運動訓練工作製訂訓練計劃的依據,有利於發揮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音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對青少年、兒童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專項運動教學和訓練的學校。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有省市、區縣開辦,體育場、館開辦和體育院校開辦等幾種形式,其主要任務是:①為國家培養具有良好身體素質和一定運動技術水平的體育運動的後備人才。②為中、小學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培養技術骨幹。③輔導中、小學進行業餘體育訓練。業餘體育學校是我國培養體育運動後備力量訓練網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