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拜師 (2)(2 / 2)

公允的講,李泰很有能力,也很有號召力。為了編撰《括地誌》,李泰將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延攬到魏王府中,大家一起編撰這套大型地理專著。李泰延攬的這些人,絕大多數有著真才實學,以上的這四位,除蔣亞卿外,皆聲名很大,影響很廣,百度一下就知道。蕭德言,隋唐學者,貞觀年間官著作郎、弘文館學士,為晉王李治(唐高宗)講授經書。封武陽縣侯。高宗立,拜銀青光祿大夫。博涉經史,精《春秋左氏傳》,晚年尤篤誌於學,卒贈太常卿,諡“博“。顧胤,唐學者、史學家。蘇州人。唐高宗永徽中累官起居郎兼修國史。預修《太宗實錄》和武德、貞觀兩朝國史。加朝散大夫、弘文館學士,遷朝請大夫,封餘杭縣男。龍朔三年(663)遷司文郎中。謝偃,衛縣人,貞觀初,應詔對策及第。

駕幸東都,詔求直諫,偃極言得失,太宗稱美,引為弘文館直學士。為塵、影二賦甚工,嚐奉詔撰《述聖賦》,又獻《惟皇誡德賦》以申諷。時李百藥工五言詩,偃善作賦,時人稱為李詩、謝賦。需要指出的是,那個年月沒有電腦,也沒有複印機。那個年月一字一句都來自不易,不僅要博采方誌,還要旁求故老,一字一句都馬虎不得。所以需要數十名學者奮戰四年才能大功告成,不是因為他們效率低,而是因為認真二字。根據記載,《括地誌》原書550卷,序略5卷。序略為全書總綱、列於卷首,其後按貞觀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為單位,分述轄境各縣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跡、神話傳說、重大曆史事件等。

此書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吸收了《漢書·地理誌》和顧野王《輿地誌》兩書編簒上的特點,創立了一種新的地理書體裁,為後來的《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開了先河。遺憾的是這部飽含著魏王李泰四年心血的地理巨著在南宋後散佚,原書字數已經無從考究。1980年中華書局出版《括地誌輯校》四卷,約13萬字。如果以4卷13萬字為標準,假定每卷字數相同,那麼《括地誌》原書的字數可能在1800萬字左右,以古代線裝書的容量,那將是多麼龐大的地理專著。四年時光,數十名學者心血,1800萬字洋洋灑灑,汗牛充棟的書籍規模,無比詳細的大唐地理闡述,還有比這更好的禮物嗎?當這樣珍貴的禮物放到了李世民麵前,作為父親的他能不心動嗎?“內殫九服,外極八荒。憲章之規,條目有序,戎夏之域,今古無遺。簡而能周,博而尤要,足以度越前載,垂之不朽。“當李世民為括地誌寫下這樣的評語時,他的內心又在想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