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特殊的經曆,秦始皇顯得特別早熟。盡管處在呂不韋的積威之下,嬴政依然茁壯成長,他長得高大威猛,勇敢敏捷。十幾歲的時候就懂得禮賢下士,許多對呂不韋不滿的人紛紛把希望寄托在了這個早熟的少年身上。事實證明,他們沒有看錯,嬴政天生就是一頭虎狼——能成大事,但是也非常凶殘。
沒有比他更強的人
為了了解這段風起雲湧的天下爭霸,我們還是得從頭說起。
在中國的曆史中,有兩件大事:吃飯和造反。而且這兩件事常常是聯係在一起的,沒飯吃的時候就得造反,造反以後掌握了一定的暴力就能混口飯吃。酒肉盛宴是激動人心的,人肉盛宴同樣是扣人心弦的。暴力披著仁義的麵具主持中國曆史上下五千年,在這五千年中,血的盛宴和酒的盛宴緊密相連,酒的盛宴是建立在血的盛宴上麵。
秦始皇就是一個暴力英雄,他不僅通過暴力統一了天下,還依靠暴力建立起了秩序和規則。秦始皇企圖建立一個以暴力為基石,法治為上層建築的千秋王朝。無奈,秦始皇設計的社會藍圖替羔羊們考慮得實在太少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們就一再發出警告:千萬不要竭澤而漁,要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隻有這樣才能在羊身上收獲更多的羊毛。
可惜,自詡功蓋三皇五帝的秦始皇又怎麼會把這些警告放在心上呢?對於秦始皇來說,整個中國已經處於自己的控製之下,他已經忘了百姓的生死是關係到秦王朝的命運的。在他看來,整個帝國是一個龐大的機器,其中的小民百姓不過是帝國的工具而已。
所以秦帝國看似是一個山頂巨人,站起來的時候氣勢逼人,然而,倒下去的時候就是山崩地裂,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
秦國本來是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位於西北邊陲甘肅隴西一帶。秦國的建國過程十分艱辛,花了數十代人的心血,曆經幾百年的時間,才從一個弱小的家族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稱霸諸侯。秦始皇的出現可以說是秦國的幸運,也是秦國的不幸,如果沒有秦始皇,秦國也許不會那麼快統一天下;同樣,如果沒有秦始皇,秦國也不會那麼快滅亡——禍福相依,利劍雙刃。
在秦穆公時代,秦國出現了革命性的轉折,擊敗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之後,秦國又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衰退,到秦孝公的時候,聘用了職業經理人商鞅,經過商鞅的整頓和改革,秦國國力大增,秦國演變成一個軍國主義國家,國家機器的效率突飛猛進。
由於秦國地處偏遠地區,很長時間以來都十分缺乏人才。為了改變這種經營不善、青黃不接的狀態,秦國實行了各種優惠政策,大量引進外來人才,秦國的那些高級人才基本都是來自國外,百裏奚、商鞅、張儀、呂不韋、李斯等等。
秦王嬴政的出生地並不是秦國,而是趙國都城邯鄲。嬴政的母親趙姬原本隻是呂不韋的一個歌妓,商人呂不韋決定投資秦始皇父親異人的時候,把趙姬送給了異人。後來,趙姬懷上了嬴政。因為這段不清不白的曆史,司馬遷說秦始皇其實是呂不韋的兒子,呂不韋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取代秦王室,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絕對是一段無頭公案,嬴政到底是誰的兒子隻有呂不韋和趙姬心裏清楚,就是異人和秦始皇自己也未必搞得清楚。
因為這些特殊的經曆,秦始皇顯得特別早熟。盡管處在呂不韋的積威之下,嬴政依然成長得十分茁壯。他長得高大威猛,勇敢敏捷。十幾歲的時候就懂得禮賢下士,許多對呂不韋不滿的人紛紛把希望寄托在這個早熟的少年身上。事實證明,他們沒有看錯,嬴政天生就是一頭虎狼——能成大事,但是也非常凶殘。
呂不韋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兼政治家,手腕厲害,如果換成一般的國君他還能控製,無奈他碰上的是嬴政。嬴政即位九年後,不斷收回大權,並預謀打垮呂不韋集團。
假宦官嫪毐和太後通奸的事被揭發後,嬴政本著家醜也可以外揚的大無畏精神,先除掉嫪毐一黨以及嫪毐與太後所生的兒子,然後將太後軟禁。由於呂不韋是嫪毐的推薦人,被免職,貶往蜀地,可能是半路收到嬴政的密詔,呂不韋自殺而死。
呂不韋死後,他門下三千食客麵臨著集體失業的危險。秦國一些本土貴族早就對這些外地人很不滿。許多本土貴族向嬴政建議說:“現在秦國政府的要職都被外來人口霸占著,這些外地人到秦國來並不是為了秦國,而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這些人從來沒有真心為秦國服務的意思,總有一天他們會把秦國拱手送人的。所以,應該盡快把這些人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