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德意誌國家的開端(1)(1 / 3)

一、加洛林:最早的皇室

1.不屈不撓的日耳曼人

大約在公元前80年時,希臘曆史學家波希多尼最早使用“日耳曼人”這個稱謂。至於為什麼他會用這個名詞來稱呼北方的蠻族,已無從考證。一般認為,日耳曼人原先生活在波羅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從公元前6世紀左右起,日耳曼各部落開始南遷。公元前51年愷撒在他的《高盧戰記》中使用了“日耳曼”這個名稱。愷撒在書裏將所有萊茵河以東的非拉丁民族統稱為日耳曼人。在此之前,羅馬人將歐洲西部的部民統稱為凱爾特人,將歐洲東部的部民統稱為斯基泰人。羅馬曆史學家塔西佗在他的《日耳曼尼亞誌》中提道,“高盧人稱萊茵河以東的民族為‘日耳曼人’”。後來,這些部落族群自己也稱自己為日耳曼人。

公元前3世紀,日耳曼人沿著易北河南下,到達今天捷克北部地區,後又進入今天德國中部的圖林根地區。公元前2世紀末,日耳曼人已經出現在地中海沿岸,直接同羅馬帝國相對。此後,日耳曼人繼續不斷南遷,同羅馬帝國發生了長期的軍事衝突。經過幾百年漫長的鬥爭,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勃艮第人和汪達爾人占領了維斯杜拉河流域。公元前1世紀中葉,日耳曼人又將歐洲西部的凱爾特人擊敗,最終定居於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中東歐地區。

日耳曼人定居以後,仍然保持著以前的氏族組織。公元元年前後,大部分日耳曼部落形成了軍事民主製,並出現了按地域關係組成的大公社,史稱“馬克”。在長期的狩獵、擴張活動中,日耳曼人逐漸形成了不屈不撓、勇於冒險的性格。

……日耳曼人傳說他們……有一百個部,每年要從每個部中征召一千名武裝人員到境外進行戰爭。其餘的留在本土,即從事生產,以維持自己和那些出征者的生活。同樣,下一年就輪到他們出去參加戰爭,再由上年服役的人回家生產。這樣,無論是種地還是作戰的方略和技術都不會荒疏掉。他們中間沒有私有的、劃開的土地,也不允許停留在一個地方居住一年以上。他們不大吃糧食,生活大部分都依靠乳類和家畜,特別看重打獵。因而,由於食物的特點、日常的鍛煉,再加上自由自在——從童年時代起,他們就不曾受過責任心和紀律的束縛,無論什麼違反本性的事情都沒勉強做過——使他們既增強了筋力,又發育得魁梧異常。而且他們還讓自己養成一種習慣,即哪怕在最寒冷的地方,除了獸皮之外,什麼東西也不穿,同時又因獸皮的稀少,迫使他們不得不把身體的大部分都裸露在外邊,他們就在河裏洗澡。

——愷撒在《高盧戰記·卷四》第一節關於古代日耳曼人的描述

羅馬帝國當然不會坐視日耳曼人在歐洲的橫衝直撞。早在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帝國就已經將日耳曼諸部落視為被征服的對象。當時,正值曆史巔峰的羅馬帝國企圖占領直到易北河的廣大日耳曼部落居住區,建立一個新的行省——大日耳曼尼亞行省。羅馬帝國的開國之君屋大維·奧古斯都還決定,將原先駐紮在高盧的士兵移駐萊茵河一線,以伺機向東進發。

從公元前12年到公元前9年,奧古斯都的養子尼祿(不是那位羅馬帝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尼祿)多次發動征服日耳曼人的戰爭。羅馬史書記載:羅馬人“艱難地去征服前進道路上的對手,而每一次勝利,他們都得付出血的代價”。由於日耳曼各部落的抵抗都是各自為戰,這使羅馬人可以集中優勢兵力依次進攻各部落。經過十餘年的戰爭,尼祿征服了多個日耳曼部落。公元前8年,尼祿從馬上摔落身亡。他的兄弟提庇留繼承了他的遺誌。到公元4年時,提庇留征服了一支始終不肯向羅馬帝國低頭的日耳曼人——切魯西部落,實現了奧古斯都和其兄長的夙願。但是,羅馬帝國由於無力派出足夠的軍隊去占領整個日耳曼人居住區,並對其實行有效的統治,隻能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像古代中國的藩屬國那樣向帝國稱臣納貢,建立強製性的條約依附關係。

羅馬人占領日耳曼地區後,一個名叫瓦盧斯的官員受命在被占地區引入羅馬的法律和稅製。瓦盧斯此前在敘利亞就曾以殘暴貪婪而聞名。在日耳曼人看來,隻有奴隸才交稅。所以,瓦盧斯的高壓統治和稅收政策很快就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反抗。瓦盧斯下令嚴懲反對羅馬的人,殺害了大量的日耳曼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