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與外星文明深度交融、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

陳宇和蘇瑤已然成為AI監管領域的傳奇象征。

他們的名字與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跨越緊密相連。

而此刻,他們正麵臨著一個關乎全人類未來走向的終極命題:

“如何在無盡的技術革新與文明交流中,確保人類始終堅守本心,不迷失於浩瀚宇宙的複雜浪潮。”

這一日,宇宙探索與AI聯合監管委員會收到一份緊急報告。

報告顯示,隨著外星文明技術的深度引入。

一種名為“思維同步網絡”的概念逐漸興起。

這一技術旨在通過AI的強大算力,實現不同個體之間的思維直接交流與共享。

從根本上消除溝通障礙。

促進文明間的融合。

但初步研究表明,這一技術潛藏著巨大風險。

可能導致個體意識的模糊與群體思維的趨同。

進而威脅到人類的多元性與創造力。

陳宇和蘇瑤緊急召集全球頂尖的腦科學專家、倫理學家、社會學家以及AI技術權威。

展開了一場為期數日的閉門研討。

會議室內氣氛凝重,每一位專家都深知這一技術的兩麵性。

其蘊含的巨大潛力與可能引發的災難性後果同樣令人心悸。

腦科學專家李教授率先發言:“從技術原理上講,思維同步網絡能夠解析大腦神經元的電信號,並將其轉化為可傳輸的信息。”

“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確保個體意識的完整性和獨立性,目前仍是一道難以跨越的技術鴻溝。”

倫理學家王博士憂心忡忡地補充道:“一旦思維同步成為常態,人類的隱私將不複存在,每個人的內心想法都將暴露無遺。”

“更可怕的是,這可能導致一種‘集體思維霸權’,少數強勢思維可能會主導整個群體的思考方向,扼殺多元思想的火花。”

麵對專家們的發言,陳宇神色嚴峻:

“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關乎人類文明未來走向的核心議題。”

“我們必須在技術發展的浪潮中,找到一條既能享受其帶來的便利,又能保障人類本質特征的道路。”

蘇瑤點頭表示讚同:“我們需要製定一套嚴格的倫理準則和技術規範,明確思維同步網絡的應用邊界和監管機製。”

“任何可能威脅到人類個體意識和多元性的應用,都必須被堅決禁止。”

經過多輪激烈討論,一套初步的監管框架逐漸成型。

首先,在技術層麵,研發一種名為“意識防火牆”的AI程序。

它能夠在思維同步過程中,對傳輸的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過濾。

確保個體意識的關鍵部分不被泄露或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