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實驗中學是山西省教育廳直屬的示範性、實驗性完全中學,現有在校學生近5000人。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一直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原校區位於太原市老城區的中心區域,占地麵積不足50畝,教育教學場所及學生活動場所嚴重不足,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與學生活動的開展。為此,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在太原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新校區,2006年開始建設,2009年9月竣工並投入使用。新校區占地約228畝,建築麵積11.4萬平方米,為一所教育設施完善、教學設備齊全的現代化中學。

高新校區在校學生近3000人,全部為高中學生。由於高新校區離中心城區較遠,70%的學生在校寄宿。90%的學生中午在校就餐。因此,高新校區投入使用後,食堂管理工作就成為一個重中之重。經過三年來的探索和實踐,高新校區的食堂已成為山西省學校食堂的樣板,無論是硬件設施、飯菜質量、服務水平、餐飲衛生、團隊建設等都得到了社會、同行、學生及家長的好評。

多年來,各級各類中學為提高餐飲質量及服務水平,大多學校食堂多采用食堂窗口承包和整體委托經營兩種模式。食堂窗口承包體現了競爭,一定意義上提高了飯菜的質量及相對保持了價格的合理,但這種模式一是不能形成節約化生產,加工成本相對高;二是學校不好整體管理,特別是從業人員的管理和餐飲衛生的管理。整體委托經營可以解決窗口承包的一些不足,但也有不理想的方麵,一是不能很好體現食堂內部競爭,飯菜質量與價格不能在內部形成約束,二是不能很好體現服務育人的功能。

我校高新校區在建設之初,校領導已經在考慮學生食堂的管理,組織有關人員到全國各地的高校、中學考察食堂管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我校確定了學校整體經營、食堂內部競爭的模式,要在食堂內部形成競爭和監督、極力降低加工成本與各項費用、充分體現服務育人功能,逐步形成食堂是學生的生活課堂。

一、食堂機構的設置

我們將高新校區食堂的工作人員分為後台保障組和加工製作組。兩個組基本物理分開,後台保障組負責原材料等物資采購,保管原材料和消耗品,監督管理食堂的食品衛生與環境衛生,監督管理飯菜質量與價格。加工製作組隻負責加工製作飯菜。這樣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形成原材料采購的互相監督,飲食衛生的互相監督,飯菜質量與價格的互相監督。

二、食堂從業人員的培訓

我們充分認識到,食堂從業人員的素質是能否辦好食堂的關鍵,既要有良好的烹飪技術,良好的衛生習慣,而且要有團隊合作精神。我校新校區投入使用前一年,委托我省一所知名高校的飲食服務部門與我校一起招聘加工團隊的從業人員,招聘的從業人員直接在這所高校的食堂工作,由這所高校的食堂支付薪金。在工作中按製訂的規則對這些人員進行培訓,並進行選擇和淘汰。後台保障組的人員也在這所高校食堂的管理崗位上學習。經過一年的培訓與學習,這些人員不僅提高了加工技能與管理水平,又為學校節省了人員支出。這種人員培養模式使我校新校區的食堂開始投入使用就有一批成熟的從業人員。

三、飯菜價格的製定

測算飯菜價格要依據年平均原材料價格與直接原材料投入占售價的比例,我們分別講這兩個數據的形成。一、我校通過考察太原市多個高校與中學食堂一年四季所有原材料的價格,經過加權平均,大體測算出食堂所用原材料年平均價格,並且計算出所有花色品種每百份菜品所用原材料的數量,從而計算出所有花色品種每百份所用原材料的價格。二、我們要求,食堂毛利潤隻能為38%左右,食堂的每類主副食直接成本的投入必須達到銷售額的62%,也就是說,每份飯菜的原材料投入占62%,剩餘部分為員工工資、水電氣等能耗,及所必須的消耗品和設備維修費用。以此為依據計算出每份飯菜價格。

食堂的每份飯菜價格都是按照這樣的比例詳細測算,這樣算出的價格,在同類學校餐廳中價格相對比較低。直接投入比例越少,飯菜價格越高。我們毛利潤中預計18%為員工工資、13%為能耗、3%為維修與消耗品,剩餘部分為管理費用。食堂財務由學校財務統管,根據2009年9月~12月份、2010年1~12月份及2011年1~12月份的財務收支分析,基本按以上比例支出,食堂基本沒有利潤。

四、內部競爭機製的形成

1.食堂加工人員工資的核定。我們學校規定,食堂毛利潤達到38%,上下浮動不能超過1%,員工全部工資按銷售額的18%提取;如果毛利潤超過38%,說明飯菜的投料不足,影響了飯菜的質量;克扣了學生的夥食,工資要核減。如果毛利潤超過了38%,則有可能虧損,也要核減工資。

2.物流係統與一卡通係統的建立。我校食堂建立了物流管理係統,所有購進的原材料必須在物流係統中入庫,加工製作組領用時,再按品類出庫。該係統可以按日、月及年統計購進及入庫的原材料明細與金額。而且原材料的購入價格在係統中不能隨意變動,如果物價上漲或下降,必須有價格變動申請表的批複,按此批複由負責人授權才能變動原材料價格。該係統的運用可以準確統計領用原材料的數量與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