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野豬坪(1 / 1)

在秦嶺山麓深處,一條由關中通往商南的古道邊上,有一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山村,叫野豬坪,因盛產美女,又叫女兒窪。

這條古道在唐朝時,每日商賈不斷,唐代大詩人韓愈留下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

現在的古道已少有人跡,過往的車輛行人,都走國道,古道成為當地農耕采藥的一條山道,隨著歲月更迭,雨水衝刷,古道多處斷裂,路邊雜草叢生,崎嶇難行,漸漸淹沒於曆史的長河中了。

古道已經被人們遺忘,古道邊上的野豬坪,更不會被人們熟悉,從古道要進入野豬坪,還要翻十餘裏的山路,山外的人不會去野豬坪,野豬坪的人除了去買一點生活必需品,也很少有人出山。

野豬坪山巒縱橫,綿延交錯,人們依山而居,房屋星羅棋布,分三處居住著近百戶人家,主要有張姓人家,住在南窪,王姓人家住在北窪,西窪有三十多戶人家,都是雜姓。

多年後,一名攝影師航拍到這裏,仔細看過野豬坪的地形,不由暗暗讚絕,野豬坪的地勢,就像一個女人的懷抱,暗含孕育生命的意思,攝影師專程找到這裏,曆時一月,走遍了這裏的角落,探尋生命的意義。

大山上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大多都是華山鬆和白皮鬆,有一麵坡上長滿了刺槐,一到槐花盛開的季節,整個野豬坪都彌漫著槐花的芳香,吸一口氣都要醉上半天。

在南窪坡地,有一處五畝大小的杏園,杏子又大又甜,叫做大銀杏,含多種維生素,是野豬坪的一寶。

有一條源自東邊大山深處的小河,穿過南窪北窪西窪,又流向了西邊大山,在這條小河下遊,形成了一條兩長多高的瀑布,瀑布下有一個深水潭,當地人叫黑龍潭,傳說潭底連著東海,有黑龍騰空,在野豬坪上空飛過,最後落入商洛地區的黑龍口。

一到夏天,黑龍潭就成了小娃們的樂園,一人穿一個小肚兜在潭裏戲耍。

有了山水的滋潤,野豬坪的女人們個個長得如花似玉,皮膚光滑嬌嫩,因此野豬坪又有了一個名字,女兒窪。

野豬坪的女人們很少嫁給本地的男人,一到十七八歲,就尋情轉眼托人在山外找婆家,其他地方的女人又不肯嫁到野豬坪來,所以野豬坪的光棍居多,顯得野豬坪的女人就特別金貴。

在南窪,就有一家三個女人,寡婦賈翠娥,生第二個女兒銀杏的時候,男人張震山去山上砍柴,從山坡上滾下來,當下就沒命了,大女兒紅杏,今年剛過十八,二女兒就是銀杏,今年剛好十七。

山裏人生活本來就艱難,再加上沒了男人,賈翠娥一家過得更加的艱難,家裏僅有的一畝多地,都在山坡上,收種都是體力活,所以一到收種季節,賈翠娥就發熬煎。

山裏人靠山吃山,有男人的家,就偷偷在山裏砍鬆木椽,等著山外的人來買,有的在山上砍柴,背到山外的蘭橋鎮上去賣,換一點錢,買一些生活必需品,賈翠娥家就沒有這些收入。

一年地裏打下的糧食,夠一家糊口,但是沒有收入,油鹽醬醋缺一不可,要給兩個女兒添置衣服,這也需要錢,為了這個家,賈翠娥心一橫,也去偷樹賣樹,換取錢財。

賈翠娥今年三十七八歲,模樣長得耐看,全溝的男人不管有老婆無老婆的,都惦著她想著她,她一出現在窪子裏,男人們的眼光齊刷刷盯著她。

賈翠娥的家在南窪最裏邊,建在一個依山的平台上,和最近的住戶也有一百多米,是一座三間的瓦房,前邊有一個小院,院子前邊用木棍紮成一個籬笆牆,後院直通大山。

男人們賣了木椽,手裏有了錢,一個個的都想娶賈翠娥做老婆,可賈翠娥根本看不上這些男人。

一到晚上,賈翠娥家門前就熱鬧了,學狗叫的,學貓叫的,鬧的不亦樂乎,可賈翠娥始終不為所動。

賈翠娥的兩個女兒漸漸長大了,一個賽一個漂亮,有些男人就開始打她兩個女兒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