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吳國滅亡,天下統一(1 / 3)

諸葛恪輔政及征魏

吳太元元年(251年),孫權得了風疾,太子孫亮年僅九歲,需要物色一個精幹而可靠的輔政大臣。當時以大將軍諸葛恪的聲望最高,官為侍中的宗室孫峻向孫權推薦諸葛恪。孫權“嫌恪剛愎自用”,但又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召諸葛恪從武昌回朝。諸葛恪動身前,和他共同鎮守武昌的上大將軍呂岱告誡說:“世方多難,子每事必十思。”諸葛恪答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呂岱見諸葛恪這樣拒諫,就再不開口。別人也都說呂岱的話是過分了。實際上,針對當時吳國內部各種矛盾交織複雜的情況,呂岱提醒諸葛恪辦事要十分謹慎,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

孫權除了讓諸葛恪為首輔,總統軍國重事外,還囑托了幾位協助輔政的大臣,即中書令孫弘、太常滕胤、侍中孫峻、將軍呂據。吳太元二年(252年)四月,孫權死,享年七十一歲。孫亮繼位,改元建興。孫弘與諸葛恪平素就不和,懼為恪所治,當孫權尚未埋葬時,孫弘就打算先下手誅諸葛恪。

孫峻告訴了諸葛恪,諸葛恪殺孫弘。恪既輔政,“罷視聽,息校官,原逋責,除關稅,事崇恩澤,眾莫不悅。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說明諸葛恪當時威望頗高。但他卻未能利用這樣有利的因素,整頓內部,以安基固本。他對吳國內部宗室強族山頭林立所給自己帶來的潛在危險,並未顧及,而一味想效法其叔諸葛亮決誌北伐的宏圖。他輔政不久就率眾到東興(今安徽巢縣東南四十裏),重新修築孫權時所作大堤,左右依山,夾築兩城,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各留千人,自己引軍退還。

252年,諸葛恪領兵修築東興城,大勝魏軍,威望更是到了極點。東興大捷後僅過一年,他就不顧群臣反對,在國內強行征召了二十萬將士,大舉伐魏。因為經曆了征戰,吳軍還沒能恢複元氣,兵疲民怨,根本就無心作戰,再加上當時正值酷暑,士兵傷亡慘重,城池久攻不下,因此軍心渙散。諸葛恪求勝心切,見此情形,非常憤怒,強命將士出戰。他也不安撫患病的將士,認為他們故意裝病逃避出戰,因此重重地懲罰他們。屬下要是敢提出不同的看法,諸葛恪毫不留情,立即將其罷免或斬殺。結果,諸葛恪眾叛親離,吳軍也戰敗而回。

對這次大敗,諸葛恪很慚愧,所以稱病不上朝了。他把失利的過錯全都推給自己的屬下,將他們要麼發配邊境,要麼處死,以此來掩蓋自己的失誤,平息別人的議論。接著,他讓親信大將張約、朱恩管理禦林軍,罷免了原先掌管禦林軍的孫峻,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兵權。孫峻勃然大怒,對諸葛恪起了殺意。這時,諸葛恪獨攬大權,朝中其他大臣甚是驚恐,吳主孫亮也十分不滿他的所作所為。

於是,孫峻和孫亮決定秘密殺掉諸葛恪。此後時機成熟時,他們騙殺了諸葛恪,並封鎖了諸葛恪的宅院,將諸葛恪一家當街處斬,隻有之前過繼給諸葛亮的諸葛喬(諸葛瑾次子)幸免於難。

諸葛恪輔政期間,自以為是,殘酷專權,使得吳國朝政混亂,社會動蕩,也令大臣惶惶不安,吳主孫亮十分不滿。盡管諸葛恪才華橫溢,有治國之才,可虛榮心太強,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因此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後主孫皓暴政

孫休死時,蜀漢剛亡,交趾又叛吳降魏,舉國恐懼,欲立長君。左典軍萬彧嚐為烏程令,與烏程侯孫皓相善,屢向濮陽興、張布稱述“皓之才識明斷,長沙桓王之儔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興、布請示朱太後,欲以晧為嗣。太後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隕,宗廟有賴,可矣。”於是迎皓為帝,時年二十三。改元元興(魏鹹熙元年,264年)。

孫皓是吳國最後一位統治者。其人既殘暴,多忌諱,又荒淫,好酒色,還喜歡使用一些酷刑來殺人。吳的租稅徭役很重。孫權時,大臣張昭、陸遜曾上疏,希望能減輕賦稅。但孫權認為:三國分立,常要打仗,租稅徭役不得不重。到孫皓時,雖然不打仗了,但修造宮殿,窮極技巧,功役費用以億萬計。人民服役,不勝其苦。後宮的宮女已有數千人,還年年要挑選。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領荊州牧陸凱曾上疏:“臣聞國無三年之儲,謂之非國,而今無一年之畜,此臣下之責也。而諸公卿位處人上,祿延子孫,曾無致命之節,匡救之術,苟進小利於君,以求容媚,荼毒百姓,不為君計也。自從孫弘造義兵以來,耕種既廢,所在無複輸入,而分一家父子異役,廩食日張,畜積日耗,民有離散之怨,國有露根之漸,而莫之恤也。民力困窮,鬻賣兒子,調賦相仍,日以疲極。所在長吏,不加隱括,加有監官,既不愛民,務行威勢,所在騷擾,更為煩苛,民苦二端,財力再耗,此為無益而有損也。”賀邵也上疏:“自登位以來,法禁轉苛,賦調益繁;中宮內豎,分布州郡,橫興事役,競造奸利;百姓罹杼軸之困,黎民罷無已之求,老幼饑寒,家戶菜色,而所在長吏,迫畏罪負,嚴法峻刑,苦民求辦。是以人力不堪,家戶離散,呼嗟之聲,感傷和氣。又江邊戍兵,遠當以拓土廣境,近當以守界備難……而征發賦調,煙至雲集,衣不全桓褐,食不贍朝夕,出當鋒鏑之難,入抱無聊之戚。是以父子相棄,叛者成行。”可是,孫皓對於陸凱、賀邵的上疏,卻恨之入骨,賀邵還因此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