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是第V對腦神經,也是12對腦神經中最粗大的一對,它是含有軀體傳入感覺纖維和軀體傳出運動纖維的混合神經。軀體傳入纖維的胞體集中在半月神經節內,它與脊神經節相似,也是由假單極神經元組成,其周圍突分別由眶上裂經眶上切遊(眼支)、圓孔經框下孔(上頜支)、卵圓孔(下頜支)出顱後布於顏麵、額部和頂部前區的皮膚以及眼、鼻腔和口摩的大部粘膜,傳導痛、溫、觸等多種感覺以及眼外肌和咀嚼肌的本體感覺中樞突聚成粗大的三叉神經感覺根,由腦橋臂入腦。入腦後止於三叉神經主核及三叉神經脊束核。還有部分纖維止於腦幹網狀結構和小腦。軀體傳出纖維的始核位於腦橋中部,稱三叉神經運動核,屬大型多極運動神經元,其軸突組成三叉神經運動根。運動根由腦橋臂出腦,位於感覺根的前內側,與下頜神經一起從卵圓孔出顱,分布至咀嚼肌。三叉神經感覺部比運動部大得多,運動根加入感覺根的第2支。三叉神經是頭麵部主要的感覺神經,也是運動神經。在解剖上,三叉神經與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麵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著十分複雜的聯係。按軀體傳入感覺纖維的走行方向,三叉神經可分為五部分:三叉神經周圍支、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三叉神經節後、腦幹內的三叉神經核、三叉神經感覺和運動傳導通路。熟悉三叉神經的解剖是檢查、診斷和治療三叉神經疾病的基礎。
(一)三叉神經周圍支
三叉神經周圍支自半月神經節向前發出三個粗大的支,由內向外依次為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三叉神經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其中眼支和上頜支為感覺神經,而下頜支內尚含運動纖維,因而屬於混合神經。
1.眼神經是三叉神經三支中最細的一支,由半月神經節的前內側發出,長約2.5厘米,貼於海綿竇之外側壁向前穿行,位於動眼神經和滑車神經之下方,頸內動脈和外展神經之外側,並與上述三條神經同經眶上裂進入眶腔內。在入眶以前至眶上裂附近分成三個終支,為淚腺神經、額神經及鼻睫神經。
淚腺神經:是一細小分支,經眶上裂入眶後,行於最外側,位於額神經稍下方,向前外側沿外直肌上緣,與淚腺動脈伴行至#腺。在行程中接受來自上額神經顴顳支發出的淚腺分泌纖維。淚腺神經布於淚腺、結膜及上瞼側的皮膚。
額神經:是眼神經最大的終末支。經眶上裂入眶後,在外直肌的上麵,滑車神經的下方,走在淚腺神經和鼻睫神經中間,向前行經上瞼提肌及骨膜之間,約在眶中部分為眶上神經、額支及滑車上神經。眶上神經經眶上切跡至額部及上眼瞼皮膚。額支在眶上切跡處位於眶上神經的內側,分布於額部內側的皮膚。滑車上神經分布於上眼瞼內側、鼻根部及其鄰近的額部皮膚。
鼻睫神經:先在上直肌深麵,以後越過視神經上方,經眶上裂外側部入眶內。在視神經與上直肌之間分為終末支。其中較大的分支有滑車下神經和篩前神經,小的分支有睫狀神經節長根、長睫神經和篩後神經。滑車下神經在未入篩前孔之前由鼻睫神經分出,沿上斜肌滑車之下通過,分布於上瞼、上下瞼內側部的結膜、淚阜及內眥的皮膚。篩前神經幾乎成直角由鼻睫神經分出,經篩前孔入顱腔,並有分支至額竇、篩房前部粘膜及腦膜,然後通過篩板達鼻腔,即鼻終支。鼻終支即鼻前神經,複分為鼻內支和鼻外支。其中,鼻內支分布於鼻中隔和鼻腔外側的前部粘膜,鼻外支先至額棘後,繼而經篩板至鼻骨後側,最後出奧骨及軟骨之間而達鼻前部及鼻尖的皮膚;篩後神經,分布於篩竇及其粘膜睫狀神經節長根,為1-2小支,進入睫狀節後上部,是其感覺根,由睫狀節再發出短睫神經至眼球後壁,與長睫神經吻合後穿過視神經周圍的鞏膜而入鞏膜與脈絡膜之間,並分布於眼球各部、角膜及睫狀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