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內戰:法薩拉斯與帖撒斯(1)(1 / 3)

戰爭到達轉折點。在此以前,龐培下賭而並未有任何特定的計劃,受攻擊處他便防守而已。這也並無可責備之處,因為戰爭的延長可以使他嚴加征兵,動用後備部隊,並充分運用他優勢的亞德裏亞艦隊。凱撒在戰術與戰略上已雙重失敗。不錯,這項失敗並未產生龐培所意料的後果:凱撒的老兵們的士氣抵擋住了饑餓與兵變的壓力,使他的軍隊未形潰散。但龐培能否收獲其勝利的充分成果,似乎仍舊完全操在他自己手上。

這要靠龐培采取攻勢,而他也決心這樣做。他有三種方式可以取得勝利的成果:一、最簡單的一條,攻擊敗軍,後者若已撤退,追擊之;二、龐培可以讓凱撒與其最精銳部隊留於希臘,自己親率主力軍至意大利(他早有如此之準備),意大利無疑是普遍傾向共和的,而凱撒的軍隊在精銳與統帥俱往希臘以後,已無足輕重;三、他可以轉向內陸,跟麥提拉斯·西比奧的各軍團會師,將凱撒留駐於內地的軍隊一網打盡。凱撒的這批內陸部隊,在從意大利來的第二支護航部隊到達之後,立即派遣了強大的分遣隊,前往艾托利亞與帖薩利征集軍援,並命令奈阿斯·多米提阿斯·卡爾文納斯屬下的兩個軍團沿艾格納提亞大道向馬其頓前進,攔截從帖薩隆尼卡沿同一道路前進的西比奧部,如可能,即擊潰之。

卡爾文納斯與西比奧在相距僅數英裏之際,西比奧部突然轉向南方。然後,快速渡過哈利亞克芒(英基·卡拉蘇),把他的包袱交給馬卡斯·法芳尼阿斯,自己率精兵穿入帖薩利,攻擊魯西阿斯·凱西阿斯;龍金納斯所率的凱撒新兵部隊,意在征服此鄉野地區。然龍金納斯越過山區退入安布拉西亞方向,與凱撒派往艾托利亞的奈阿斯·卡爾維西阿斯·薩賓奴斯部隊會合;於是西比奧隻得派其色雷斯騎兵追擊,因為他留在哈利亞克芒的預備部隊也遭到卡爾文納斯吞噬的危險。因此,卡爾文納斯與西比奧便在哈克亞克芒紮營對峙,頗有一段時間。

龐培可以在這些計劃之間做一選擇,而凱撒則無選擇可言。在德利丘姆失利之後,他退往阿波羅尼亞,而龐培隨之。從德拉丘姆到阿波歲尼亞道路險阻,被數條河流切斷,在敗軍而言,撤退極為艱困,何況後有追兵。但將軍的善於統率及士氣的不泄,使龐培在四天追逐之後不得不予放棄。現在,他必須在遠征與深入內陸之間做一選擇。前者看似有利,而讚成者亦眾,但龐培卻不願放棄西比奧的部隊,尤其因為他希望這次將卡爾文納斯的部隊一舉殲滅。

此時,卡爾文納斯部隊在艾格納提亞路上,位置在龐培與西比奧之間的赫拉克利亞·林塞斯提斯,距凱撒較遠,距龐培大軍較近。再者,他可能並不知道德拉丘姆的敗仗和他自己的危險處境,因為自從凱撒敗後,整個鄉野之地盡數倒向龐培,凱撒的使者可能到處遭受逮捕。直至敵軍主力已到達幾小時之內的距離,卡爾文納斯才由敵軍的前哨得知實況。他急向南轉,開向帖薩利,免除了迫於眉梢的毀滅,而龐培也隻得以解救西比奧的危急為足。

同時,凱撒則未受損傷地抵達阿波羅尼亞。在德拉丘姆的慘敗之後,他下決心從海邊移師內陸,以脫離敵人艦隊的勢力,因為他原先的失敗最終的原因便是艦隊。前往阿波羅尼亞,隻是為了把受傷戰士置於安全處所,並發軍餉,因為他的補給站在此。之後,他向帖薩利進軍,在阿波羅尼亞、奧瑞坎與利撒斯留下衛戍部隊。卡爾文納斯部則也啟程前往帖薩利,此處凱撒也比較易與同來自意大利由昆塔斯·康尼菲西阿斯所率領的兩個增援軍團會合。這一次,康尼西阿斯的部隊是從伊利利亞越陸路而來。

凱撒艱困通過艾烏斯山穀,越過橫隔艾比拉斯與帖薩利的山脈,到達潘尼阿斯。卡爾文納斯也趕往此地,因之兩軍由最短、最不暴露的路線會師於潘尼阿斯河源頭不遠的艾金尼阿。兩軍會師後抵達的第一座帖薩利城鎮將城門關起,但猛攻之下不久陷落,慘遭劫掠,其他帖薩利城鎮望風而降。經過如此數度進軍及爭戰,再加上該地區軍需品的供應——雖然不甚充分——過去的慘敗才逐漸淡忘。

如此,龐培在德拉丘姆的勝利並未得到多大成果。他指揮不靈的陸軍與為數頗多的騎兵竟未能追殲遁入山區的薄弱敵軍。凱撒與卡爾文納斯兩部均脫險而會師於帖薩利。如果龐培現在直驅意大利或許更佳,因為此處的成功幾乎無可置疑。然派往西西裏與意大利的卻隻有一支分遣艦隊。在聯盟營地中,已將德拉丘姆的戰役視為完全勝利,以致認為隻需搜捕敗軍即可。他們原先的過分謹慎現在隨之以不當的疏忽。他們忘記,嚴格說來,在追擊上他們是失敗的。在帖薩利他們將必然與重新整備的敵軍遭遇;離開海岸,放棄艦隊的支持,追蹤敵人至後者所選擇的戰場,乃是大險。但龐培不計一切要與凱撒一戰,以盡快、盡方便的途徑將他俘虜。伽圖指揮德拉丘姆的十八隊步兵隊及科西拉之戰的三百艘戰船。龐培與西比奧則由不同路線至潘尼阿斯河下遊,於拉瑞撒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