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偉大國學(1 / 2)

顧東城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很驚訝,不過倒也不是那樣的讓人接受不了,以顧東城對王月騎這個人的了解,這個人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主。要是哪天他真正的安分了,上大學,老老實實的去上班,當一個上班族,顧東城才會更驚訝的。

不過顧東城知道這個消息也是很驚訝的。不禁想起了一次和王月奇的某次夜談。

當時王月奇在取得全校前三名的時候。領著學校發的八百元獎金。不過他對此很不開心。

當時這廝的想法大致是這樣的;在學校裏學習沒有什麼意思,學到的東西沒有一點用處。當時他就想輟學。不過考慮到了家裏麵的感受也就作罷。

是啊,我堂堂大華夏,曾輝煌不止一時,漫漫數千年的文明,到了現在難道隻剩下口號嗎?

動輒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文明,但是現在的這些文明究竟又在何處。

沒有人可以否認華夏文明的燦爛,但是那些現在隻能掛在嘴上,沒有絲毫的用處。

王月奇也是考慮到了這樣的情況,對於現在的學校甚至是大學幾乎向國外看齊很是不以為然。

他期待,期待曾經的百家爭鳴。

儒家的有教無類。

墨家的兼愛非攻。

兵家的止戈休戰,不戰而屈人之兵。

農家的天生萬物以養人。

縱橫家的合縱連橫。

陰陽家的萬物皆自然。

法家的的出木立信,以尺度規範人的行為。道家的無為而治。

等等的一切都讓人那樣的向往,但是現在想要學個管理人,管理公司的方法卻要學西方的管理學,甚至很多的管理名詞都要用外語。卻不知在管理學之中很有名的蝴蝶效應,在幾千年前偉大而又智慧的華夏人就已經說過,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有什麼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在華夏不就是打草驚蛇之類的嗎,還有引蛇出洞之類的嘛。

但是現在的很多大學卻學那些外來的東西,殊不知隻有自己的東西才能引起國人內心血液裏的共鳴。

雖然國外的東西例如化學物理之類的確實是我們華夏人做的不太係統,沒有一套自己的流程,但是能全盤的西化嗎?

還有就是現在很多人的基本國學常識也太那啥了。就像‘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之類的詞語,因為之前的華夏是個封建國家。很多人不識字,其實‘無度不丈夫’不是更好。(這個詞語在現在的知識界還有議論,在這裏大家知道就行了,其實現在的很多古語都是以訛傳訛的,在中國古代,一個鄉鎮幾乎也就那樣幾個識字的人,想要靠一些書書籍典故搞清楚,其實是很難的,就是大家都公認的曆史難道就是真的是真的嗎,曆史都是有勝利者書寫的。隻要能為我所用就行了。就像上述語句,行事光明磊落的人有一番自己的理解,陰險小人即使沒有這個詞語給他們當遮羞布,他們也會找各種各樣其他的理由來給自己來立牌坊。詞語能為我所用就好)

還有就是華夏的影視業,始終趕不上國外的,先不說什麼文化和膚色的差別,就是有文化和膚色以及生活習慣的原因那麼難道,隻有我們國家的影視作品出口到人家那裏有這些原因,人家的國家難道就沒有這種差別。所以這些其實隻是借口而已。要是有文化的差異,那也是相互的,不會單單的是單向通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