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人類處於蒙昧狀態,並不懂得人死後要建造墳墓來安葬。這時的人們還沒有鬼魂觀念,對死者遺體的處理與對待野獸屍骨一樣,並沒有特別尊重。然而當人類意識到自身作為一個活物而存在的時候,必定同時會意識到自身存在會有終止的一天。死亡來臨時,人們產生出了要處理遺體的意識,開始區別於其他動物。
至遲從舊石器時代中期起,人類就已經有了靈魂觀念。因為關心靈魂,想使靈魂得到安息,古代人對死亡看得很重,於是人們在行動上就表現出過分重喪重葬。
我國古代帝王的墳墓,首推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陵墓。黃帝死了以後,他的屍體也有可能埋到了地下。今天在河南、陝西等地能見到他的陵墓,雖然不可能全是真的,主要是具有象征意義,作為祭祀用的。但可以肯定,後人是想讓黃帝睡在地下,讓他的靈魂守護我們的大地。
文獻記載上說,大禹陵是我國最早的王陵。禹在會稽大會諸侯時,得了重病,最後死在那裏。傳說當時的群臣遵從禹節儉治喪的遺命,隻用衣衿三領,薄棺三寸,將他下葬了。
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人類“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十分濃烈,有錢人的喪葬漸漸進入奢侈。居於社會之巔的帝王們,他們對於喪葬自然是比一般百姓更加看重。這些身為天下至尊的帝王們,沒有一個不想長生不老,他們延續現世生活的欲望是十分強烈的。於是很多人在生前,憑藉著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巨大的財富,營建他們的萬年壽域,希望生前享受到人間的榮華富貴,到了陰間仍能繼續。於是一座座帝王陵寢被建在壯麗輝煌的風水寶地上,留給後人一部部遐想萬千的史話。
編者於1984年第一次到西安,當見到秦始皇陵、漢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武則天乾陵時,徹底地被這些規模宏大的古陵園遺址、精美絕倫的大型石雕、斑駁陸離的鎮墓獸俑和豔麗奪目的墓室壁畫所鎮服,驚歎祖國的文化藝術竟是如此的宏大豐富,從此對帝王陵園充滿著興趣。這些年來,編者搜集了相當數量的古人和今人關於陵墓的資料,爬了眾多的帝陵,雖然沒有具體撰寫研究帝王陵墓的文章,但一直覺得應該寫點什麼,要把恢宏的帝陵向世人展現出來,把今人的許多研究成果推介給廣大讀者。
基於此,我們編寫了這部《中國帝王後妃陵墓之謎》,本書以文獻資料為依據,以考古發現的實物史料為佐證,綜合前人研究,對曆代帝王陵墓的體製特點及其發生、發展和盛衰演變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介紹,力圖將本書寫成融學術性、知識性於一體的曆史知識讀本。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拓展讀者的知識麵,提高對曆史的興趣,關心曆史人物,以提高一定的文化素養。
編者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