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中華當代常見姓氏之源8(2 / 3)

西周初期,周武王封薑姓後裔薑尚於營丘(故地在今山東昌樂東南),公爵,為薑姓齊國,後齊國遷至今山東臨淄,為周朝異姓諸侯國。

春秋時期,齊國公族中有以季為氏的,為薑姓季氏。薑姓季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薑太公是薑姓季氏的始祖。

(2)各民族季姓的融合

明朝初期,歸順明朝的蒙古將領被賜於漢姓的有季氏。

清朝初期,蒙古八旗的博爾濟特氏的一支改為漢姓季氏;蒙古人中的紮剌亦兒氏、吉如特氏、吉如兀惕氏均改漢季氏。

143.管姓之源

(1)漢族管姓的來源

漢族管姓源於姬姓,周文王後裔,以國名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封文王第三子叔鮮於管(故地在今河南鄭州舊城區),為管叔鮮。管叔鮮之子孫以國名管為氏,為姬姓管氏。姬姓管氏的曆史有3000餘年。周文王之子管叔鮮是姬姓管氏的始祖。

周武王命管叔鮮與蔡叔度、霍叔監視商紂王之子殷侯武庚,為管叔、蔡叔。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旦輔政。管叔、蔡叔不服,聯合武庚發起叛亂,不久被周公旦平定,管叔鮮被殺,管國滅亡。管國滅後地屬於檜(故地在今河南新密東北),後屬鄭(故地在今河南新鄭),戰國時屬魏(故地在今河南開封)。

春秋時期,管氏後裔東遷齊國的齊大夫管仲,食采於齊地管城(故地在今山東章丘臨濟鎮北管城),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後裔齊大夫管蘇南遷於楚,食采於楚地管城(故地在今湖北鍾祥北),管蘇助楚莊王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2)各民族管姓的融合

清朝初期,滿洲八旗大姓之一瓜爾佳氏的一支錫伯瓜爾佳氏集體改為關、管兩姓。

144.符姓之源

(1)漢族符姓的來源

漢族符姓源於姬姓,魯頃公後裔,以先祖官為氏。

戰國時期,魯頃公之孫公雅,出仕秦國,官為符璽令,掌管符璽、符令。“符”是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動兵將的憑證,又稱為符信,有虎、魚、龜形,金、銅、玉質,一分為二,以驗真偽。引申為符合之義,後形成一種有權力的官職。魯頃公之孫公雅支庶子孫以先祖官名符為氏,為姬姓符氏。姬姓符氏的曆史有2200多年。魯頃公之孫公雅是姬姓符氏的始祖。

(2)各民族符姓的融合

唐朝末期,河南宛丘籍人符姓南下,始入海南島,與黎人長期相處,黎人中也出現了符姓。

唐末五代時期,有郎姓族人冒姓符。

145.辛姓之源

(1)漢族辛姓的來源

漢族辛姓有兩大來源:

①第一支源於己姓,帝嚳的後裔,以先祖號為氏。

青陽氏玄囂之孫帝嚳是黃帝之曾孫,為高辛氏,繼顓頊帝之位,帝嚳之氏族為己姓,都城在商丘(故地在今河南商丘西南)。帝嚳之子孫有以先祖號辛為氏的,為己姓辛氏。己姓辛氏曆史有近4300多年。帝嚳是己姓辛氏的始祖。

②第二支源於姒姓,夏後啟的後裔,以族名徽號為氏。

大禹的氏族為姒姓。大禹之子夏後啟封其庶子於莘(故地在今陝西合陽南),史稱西莘。即夏朝時的有辛氏,也稱人莘氏。“辛”是“莘”的本字,是一種稱為細辛的中草藥。有辛氏所居之地盛產細辛,以“辛”為族名徽號,演變成文字姓的辛氏,為姒姓辛氏。姒姓辛氏的曆史有4000餘年。夏後啟是姒姓辛氏的始祖。

後來莘人又東遷於莘地(故地在今河南陝縣之辛莊)。後又到達伊水(故地在今河南嵩縣)之濱。

商朝時期,莘人自伊水舉族東遷,建立莘國(故地在今河南開封陳留鎮),史稱東莘。後來又繼續東遷於今山東曹縣西北。

(2)各民族辛姓的融合

南北朝時期,北周賜姬姓後裔項亶姓辛,其後皆顯於唐,為天水望族之辛氏。

明清以後,西北土族先民、北方滿洲人、蒙古人、朝鮮人中均出現了辛姓,多數漢化成北方漢族辛姓的一部分。

146.苗姓之源

(1)漢族苗姓的來源

漢族苗姓源於羋姓,楚國若敖後裔,以邑名為氏。

春秋時期,楚國若敖之亂,若敖之裔孫楚令尹伯棼(即豐椒)因罪被殺,其子賁皇奔晉,晉平公使其食采於苗(故地在今河南濟源西南),又稱苗賁皇。賁皇之子孫以采邑名苗為氏,為羋姓苗氏。羋姓苗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楚國若敖裔孫苗賁皇是羋姓苗氏的始祖。

(2)各民族苗姓的融合

南北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人中有苗姓,入中原者被同化成漢人。

唐宋以來,經西北絲綢之路入中原的回回人中有苗姓。

清朝初期,滿洲八旗紛紛改為漢姓時,滿洲人、蒙古人都有改為漢姓苗氏的。

147.詹姓之源

(1)漢族詹姓的來源

漢族詹姓有兩大來源:

①第一支源於姬姓,周宣王的後裔,以封邑名為氏。

西周後期,周宣王之子封於詹(故地在今河南武陟東南詹店),侯爵,其子孫以封邑名詹為氏,為姬姓詹氏。姬姓詹氏的曆史有2700多年。周宣王是姬姓詹氏的始祖。

②第二支源於羋姓,春秋楚詹尹的後裔,以官名為氏。

春秋時期,楚國主管占巫的官,稱詹尹,亦稱占尹。詹尹之封邑為詹(故地在今江西樂安)。楚國詹尹之子孫以官名詹為氏,為羋姓詹氏。羋姓詹氏的曆史有2500多年。楚官詹尹是羋姓詹氏的始祖。

(2)各民族詹姓的融合

秦漢以後,開始有外族融入詹姓之中,主要發生在南部,武夷地區的詹姓源於蠻族。

魏晉時期,侯官地區的詹氏,源於山越族。

清朝初期,北方地區蒙古人巴林氏有改為漢姓詹氏的。

148.曲姓之源

(1)漢族曲姓的來源

漢族曲姓源於姬姓,晉武公後裔,以封地名為氏。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故地在今山西臨汾西南),史稱唐叔虞。後來唐叔虞長子燮文由唐侯改封為晉侯。

春秋時期,晉國傳至十一世晉昭侯時,晉昭侯封其叔父成師於曲沃(故地在今山西聞喜東),號曲沃桓公,史稱曲沃成師,曲沃越來越強大造成了晉國分裂的局麵。晉國到晉緡侯時,曲沃桓公之孫曲沃武公,殺晉侯湣奪權取代晉,自稱公國,史稱晉武公。晉武公曲沃成師之子孫以封邑名曲為氏,為姬姓曲氏。姬姓曲氏的曆史有2600多年。晉昭侯之叔曲沃桓公是姬姓曲氏的始祖。

(2)各民族曲姓的融合

三國時期,蜀漢的宕渠人有曲姓。

唐朝時期,西北奚人和契丹人有曲姓。

宋朝時期,甘肅的土著中也有曲姓。

清朝初期,滿洲人中世居遼陽的有曲姓。

這些外族的曲姓後來大多被同化成漢族。

149.歐陽姓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