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燦爛的科技之星——中華數理化之最(1 / 3)

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

在現存文獻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是《周髀算經》。它是西漢或更早時期的一部天文曆算著作。

最早對天元術進行係統敘述的著作

天元術,是中國古代建立數字高次方程的方法。在現存文獻中,最早對天元術進行係統敘述的著作,是元朝李冶在公元l248年著的《測圓海鏡》。全書共12卷,書中論述了170個用天元術解直角三角形的容圓問題。

最早提出正負數加減法則的著作

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正負數加減法則的著作,是大約成書於公元1世紀的《九章算術》。這比印度要早六百多年,比歐洲早一千六百多年。

最早介紹開帶從立方的著作

所謂開帶從立方,就是求三次方程的正根。在現存文獻中,最早介紹開帶從立方的著作,是唐代數學家王孝通著的《緝古算經》。王孝通在這部著作中,利用開帶從立方的運算方法,解決了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窄不一,前後高低不同的壩體或溝渠等工程的施工計算問題。

最早係統介紹平麵三角知識的著作

在我國,最早係統介紹平麵三角知識的著作,是清代梅文鼎撰寫的《平三角舉要》。該書共五卷,記述了平麵三角法名詞定義和關於三角形的幾何定理,並舉例說明直角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解法,還討論了三角形麵積、內切圓、外切圓等問題。

最早的幾何文獻

世界上最早的幾何文獻,在《墨經》一書中。《墨經》,是我國戰國時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和他的學生所著。該書記錄了一係列的幾何學定義、原則、定理,並對這些定義、定理作了科學的解釋。它比國外(希臘)最早的幾何著作——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要早一百多年。

最早的漢譯數學名著

我國第一部介紹西方數學的譯著,是《幾何原本》。《幾何原本》又稱《歐幾裏得原理》,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所著,全書共十三卷。公元1603年至l607年,我國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其前六卷合譯出版。

最早運用極限概念的數學家

世界上最早運用極限概念的數學家,是我國魏晉時的劉徽。公元263年,劉徽曾為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作注,他在講解計算圓周率的新方法“割圓術”,以及開方不盡和求解楔形體積時,首次運用了“極限概念”,並因此而正確地計算出圓周率7c的近似值為31416。而在歐洲,直到l7世紀以後,才真正運用極限概念。

最早發現等積原理的數學家

所謂等積原理,是指“夾在兩個平行平麵間的兩個幾何體,被平行於這兩個平行平麵的任意平麵所截,如果截得的兩個截麵的麵積總相等,那麼,這兩個幾何體的體積相等。”這個原理是計算一些複雜幾何體的體積的一個重要理論依據。它的最早發現者,是

我國5世紀的著名數學家祖衝之和他的兒子祖腹。他們明確地指出:“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思是說:形狀不同的物體,隻要它們的等高處的截麵麵積

相等,則它們的體積就一定相等。這是對等積原理的簡明扼要說明。而在國外,直到l7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卡發雷利才發現這一原理。這比祖氏父子晚了一千多年。因而,人們又稱“等積原理”為“祖睢原理"。

最早提出增乘開方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