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民國:走向複興(7)(1 / 3)

人民解放軍的反攻勢如破竹,宋美齡向美國求援,杜魯門冷淡地對她說:“美國不能無限期地支持一個無法支持的中國。”美援沒有了,白崇禧、程潛等人又逼蔣恢複與中共和談。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於1949年元旦發表求和文告,聲稱願在保存偽憲法、偽法統和國民黨軍隊的前提下與中國共產黨講和。

求和是假的,蔣介石的真實用意是想借和談爭取時間,在江南編練新軍,以謀卷土重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對此洞若觀火,在於1949年1月5日發表的《 評戰犯求和 》和1月14日發表的《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於時局的聲明 》中,把蔣介石的真實用意完全揭露出來,同時提出願意在八項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和平談判。

八項條件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製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蔣介石見騙局已被揭穿,便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布置長江防線;又任命陳誠為台灣省政府主席,蔣經國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安排退路。同時下令將黃金、白銀、珍貴文物等運往台灣。國民黨各機關和達官貴人也紛紛把財物運離大陸。幾個月間,滬寧線上東去的列車絡繹不絕,輸送的人員物資,都由上海沿水路南下。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行職權。隨後,他最後一次拜謁中山陵,一言不發地立了好久,方才離去;當天就乘專機到杭州,然後回奉化溪口故鄉。他心裏想必明白:恐怕再也不能扭轉大局了。但是仍舊不肯輕易放手,仍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操縱一切。

李宗仁這個代總統要錢沒錢,要權沒權,湯恩伯、宋希濂等人根本不聽他的號令。2月1日,“行政院”院長孫科把政府機關搬到廣州,李宗仁獨處南京,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李宗仁於1月27日打電報給毛澤東,表示願意以中共所提的八項條件為談判基礎,進行和談;並在得到中國共產黨同意後,於3月24日組成以張治中為首的和談代表團。但是,李宗仁對和談做不了主。在代表團到北平以前,張治中向蔣介石請示,蔣給他們的底牌是“劃江而治”。他的用意即爭取喘息時間,以便重新發動內戰。有了這樣一張底牌,和談當然不會成功。

4月1日,國民黨代表團成員張治中、邵力子、章士釗等人到達北平,與周恩來、林伯渠、林彪、葉劍英等組成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開始進行談判。在談判期間,中國共產黨方麵做了一些讓步,如被列入戰犯名單的人若能將功補過,準予取消戰犯罪名,改編軍隊可以緩議等;但是堅持人民解放軍必須過江。4月15日,中共代表提出《 國內和平協定 》最後修正案,限定4月20日為最後簽字期限。蔣介石看了這個協定,拒絕簽字,和談宣告破裂。

和談不會成功,本來是意料中的事。4月2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出《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

在此之前,人民解放軍早已在長江南北兩岸人民的支持下,調集大量木船,在北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從20日晚起,第二、第三野戰軍強渡長江。反動派原來以為江麵廣闊,在海陸空三軍的防禦下,決不會輕易被突破。他們沒想到對岸萬舟齊發,聲勢浩大,船工和戰士一樣,舍生忘死,冒著炮火突進;而且,北岸解放軍炮火強大,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正在這節骨眼上,江陰要塞守備部隊又突然起義,倒戈一擊向國民黨軍的陣地開火,真是兵敗如山倒!

4月20日、21日,當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的時候,侵入中國內河長江的“紫石英”號等四艘英國軍艦先後駛向人民解放軍防區,妨礙渡江;中英雙方發生武裝衝突。英艦開炮打死打傷人民解放軍200多人。人民解放軍奮起還擊,“紫石英”號被擊傷,停擱在鎮江江麵,其餘三艘英艦逃走。英國保守黨領袖丘吉爾甚至主張派出航空母艦到中國海麵進行武力報複。人民解放軍發表聲明,嚴正指出:“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這個聲明,表達了中國人民不怕任何威脅、堅決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立場,使長期飽受列強欺壓的中國人民感到揚眉吐氣。這表明,外國侵略者依仗船堅炮利在中國領土上橫行不法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