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史記》一書,位居《二十四史》之首,作者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西漢人,約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父親司馬談任職太史令,撰寫史籍。司馬遷早年曾遍遊大江南北,考察風俗,采集口碑傳說。初任郎中,父親去世後,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利用皇家史庫所藏史書,遵父遺囑開始準備撰寫《史記》。後來因為替投降匈奴的名將李陵辯解,觸怒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忍辱負重繼續撰寫書稿,直至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才完成了撰寫工作,是後,約一兩年或數年即逝世。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切成就大事業的人都免不了經曆這樣的磨難。司馬遷和《史記》無疑可以注解這一曆史事實!在司馬遷的人生道路中,宮刑受辱這一磨難成為鞭策他不斷前進的動力。從悲憤中解脫後,司馬遷決定忍辱苟活,發憤著述,從而實現了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

司馬遷的個人奮鬥經曆其本身就是留給後人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它永遠給後人以激勵和啟迪。

《史記》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洋洋數十萬言,敘寫的是中國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前104—前101年)大約3000多年的曆史。魯迅曾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其在史學、文學方麵的巨大成就。太史公有著獨特而卓然的人生價值評判眼光,在他的筆下,曆史第一次將那些英雄人物和曆史事件展示得風雲雷動。雄霸天下問鼎長城的始皇帝;赤膽忠心德才兼備的朝臣管仲、蕭何;睡臥馬鞍生死百折的名將白起、韓信;遊說八方四兩撥千斤的謀士張儀、蘇秦……他們為了人生大誌、國家利益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百折不撓的贏者風範。在那些重才情、重實效、重功利的時代,他們雄心勃勃的創世才情為後世留下了一種典範、一種象征。

本書的編寫,不求麵麵俱到,而是精選三十篇人物故事,力求讓讀者在趣味中閱讀曆史,在閱讀曆史中獲得人生教益。全書由四大板塊構成,即原文、注釋、譯文和智解四部分。讀者在本書中既可以看到司馬遷《離騷》般優美的文字,又可以借助於注釋和譯文很容易地讀懂曆史。“智解”是全書的核心,從修身、勵誌、謀略、用人等幾個方麵反思曆史,點評人物,看司馬遷所提供給我們的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

翻開曆史,你會發現,我們的許多故事其實古人早已演繹過!甚至同樣的故事我們依然在演繹,依然那麼投入那麼有激情。路是人走出來的,開始的時候無疑布滿荊棘坎坷,也正因此,我們從沒嘲笑過前車之覆,我們鄙夷的是重蹈覆轍!人生不能彩排,但“鑒於往事”,卻“有資於治道”。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你想讓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彎路嗎?你想讓你的人生演繹得更加精彩嗎?親愛的朋友們,麵對著喧囂的世界,你不妨暫停腳步,傾聽一下來自曆史的聲音;汲取一下司馬遷在《史記》中所給予我們的人生智慧!也許,你的人生從此就別有了一番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