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評價李秀成及其《自述》(1 / 2)

李秀成被捕後,死前最大的遺產就是他的供述,即《李秀成自述》。《自述》內容詳盡、條理清楚。文中內容幾乎包括太平天國運動的整個過程。不僅包括他所參加和組織的戰事和其他事件,而且也記載了一些由他作為旁觀者的戰事。但由於他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將領,所以在這期間他所指揮的戰事幾乎都是太平天國的重要戰爭。比如二破江北大營,三河戰役,二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常,第一次進攻上海,第二次西征,進軍浙江,第二次進攻上海,率軍回救天京(後期),蘇州保衛戰,天京保衛戰等。

正因為他是參加者、領導組織者,他的記敘更具真實性、可靠性。這為研究太平天國曆史提供了一份樸實的禮物,彌補了太平天國史中的許多漏洞,減少了研究中的許多彎路。

遺憾的是,李秀成在寫自述時並沒有查閱任何資料,更沒有時間進行詳盡的思考,隻是在自己的記憶中,把一件一件事回憶出來。對於以前整天在戎馬上生活的他,不免遺忘某些細節,特別是一些日期,隻能有個大概的印象。所以書中某些地方的差錯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提出的是,由於李秀成寫《自述》所處的特殊環境和他本人另有謀算,除了上述的記憶錯誤外,還有些有意的歪曲和隱瞞。比如,他斷定幼天王死在亂軍中,以消除曾國藩的疑心,不再追擊幼天王,以及有意討好曾國藩,以期有朝一日能複興太平天國等。最為可惜的是,《李秀成自述》並沒有完整地保留下來,而被曾國藩作了刪改,最後部分被曾國藩撕毀,以至於某些史實的遺失和某些事實受到歪曲。如曾國藩將《李秀成自述》原稿中“將原文蓋印”真跡的塗改和將天朝十誤中的第十誤全部塗改為“誤不應專保天京,扯動各處兵馬。”顯然,這是曾國藩為了顯耀自己功勞的“傑作”。

盡管如此,《自述》原稿的大部分內容畢竟保留下來。在近一個世紀後,曾國藩的曾孫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終於於1963年在台灣影印公布。經過各史學專家,特別是太平天國史學專家羅爾綱先生從影印本的字跡、內容等方麵進行全麵、細致、翔實的考證,證實是李秀成的真跡。

對於李秀成的評價,向來貶褒不一。筆者認為,李秀成的一生功過皆有,而且功超於過。李秀成從青年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從士兵到大將,到統帥,無不表現出他的忠誠、勇敢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在屢次戰鬥中,立下汗馬功勞。他領導的軍隊被英國人呤稱為“常勝軍”,成為後期太平軍的精華和天朝的支柱。如果沒有他這樣的將才,能有這樣的勇兵嗎?

雖然他在用兵上有時不顧大局,偏於自私,但相對於他的功勞來說,是次要的。如果說他被俘後在獄中“變節”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那麼,這絲毫不會影響他的功勞。因為,即使他不“變節”,就能使太平天國運動複興嗎?當然不會。畢竟他是坐在籠中的人,一切最多隻能是異想天開了。不過,從中國傳統的人格上來說,這種“變節”確實有礙於他的英雄氣概,給他自己臉上塗了黑。但其實這也隻是鸚鵡學舌,從小就開始對他影響的《東周列國誌》,在他死前仍發生作用,可以說他的“變節”是因為《越王勾踐滅吳》陶冶所致。換個角度說,他的“變節”是他的一種計謀,如果他能獲得成功,苟且活著,那他將尋找機會複興太平天國,這也正表明了他的忠誠,為太平天國事業殫精竭慮,費盡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