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經》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敘述,一個帶有神話傳奇色彩的故事為人們講述了一個部族—商族的誕生。在經曆了商先祖的八次遷移之後,商部落在首領湯的帶領下逐漸登上曆史舞台,最終取代夏朝而建立商朝,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製國家。商湯立國後,吸取夏王朝滅亡的教訓,在伊尹等賢臣的輔佐下,使商朝的政治局麵趨於穩定,國力也日漸強盛起來。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的繼承製度貫穿於商朝的整個時期。商朝在湯之後的幾代王的治理下,政治、經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
商族是黃河下遊一個古老的部族。關於它的起源,《詩經·玄鳥》中用“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寥寥八個字,為人們講述了一段神話故事。
關於這個故事,《史記·殷本紀》記載道:“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可見,商人的祖先契是由於他母親簡狄在戶外洗澡時,吃了玄鳥的卵而懷孕生下的。這個故事今天聽來似乎有點荒唐,可古人卻深信不疑。古文字專家已通過甲骨文證實,商人確實以燕子作為自己的祖先。據《史記》記載,夏是龍的後裔,幫助大禹治水的契則是鳳的後裔。“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明契和玄鳥有著不解之緣,據說契長大後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後來成為殷商的始祖,所以整個商代都十分崇信玄鳥,因而商代的青銅器上鑄有很多變幻無窮的鳳紋圖案。
商人稱“商”,是因為契被“封於商,賜姓子氏”,所以以“商”作為宗族的名號。其字上半部分為象征王權的冠冕,下半部分則為禱告占卜之口。而商又被稱為“殷”,“殷”字在《說文解字》中被這樣解釋道:“作樂之盛稱殷,……《易》曰,殷薦之上帝”。從這段解釋,我們可以知道殷人是一個祭祀天地祖考、崇尚樂教的民族。周人稱商為“殷”,是因為周人承襲了商人的樂教文化。另外“殷”、“夷”陰陽對轉,在東南地區的古音中讀音相同,所以“殷”是“夷”的一支。《說文解字》中說:“夷,東方之人也”,東夷各部落多以鳥為圖騰,“玄鳥生商”的故事更證實了商人和東夷族有著曆史淵源。而《史記》中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又表明了殷商文明承襲了早先的戎夏文明。商族隻是從有氏分出的一個宗族,契是這個宗族的第一代始祖,這也表明了商族當時已經從母係氏族社會過渡到了父係氏族社會。契的子孫後代生活在他的封地——商,大約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由於種種原因,在先商時代,共有過8次遷移。這8次具體遷移的地點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大體不出今天河南、河北、山東三省的範圍,而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則是商人活動的中心地區。在先商時代,商族的農業、畜牧業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交換日益頻繁,加速了私有製的產生和階級的分化。部落首領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從上甲微以後,商族的首領逐步向國王轉化,部落組織也逐漸變成了國家政權。於是,一個新興的部族正在東方崛起,而此時的夏王朝卻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