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在中國的古代文明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一直被視作權力、符信、祭禮及財富的代表。作為早期先民手工業中與彩陶並駕齊驅的玉器,在人神共祖的先民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比陶器更為重要的角色。它作為與神鬼溝通的工具和特殊身份的象征,成為最尊貴的禮器之物,所以以玉為尊的時代又被稱為“玉器時代”。進入夏、商、周之後,青銅文明取代了石器文明,但是玉器並沒有隨著青銅的盛極一時而衰退,反而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愈加重要,被賦予更多的內涵。
尊貴的禮器
玉器為什麼會成為禮器呢?首先考察一下“禮”字的的字型結構。“禮”的繁體字形為“禮”,在殷墟文字中則寫作,其中上麵的兩個“豐”字“指的就是玉器,是琮、玉杖、玉圭、牙璋等玉器的簡寫形式,下麵的是“鼓”的本字,也就是說“禮”字由鼓和玉器構成的。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從結構可知“禮”為後起文字,應該是先有了作為禮器的鼓和玉石,才產生了“禮”字。
鼓是中國古老的樂器之一,傳說為伊耆或彤魚氏子夷所作。在中國古代,鼓有木鼓、靈鼓、銅鼓、建鼓等種類。山西陶寺龍山早期的墓葬曾發現過大型木鼓,鼓身為豎立的桶形,鼓皮雖已腐朽,但在鼓腔內發現了數塊鱷魚骨板,由此可斷定此鼓是由鱷魚皮做成的,即為上古所說的“靈鼓”。據《禮記》稱“夏後氏之鼓,殷楹鼓,周縣鼓”,皆為禮器。玉在上古被視為“石中精英”、“石中精靈”。
玉器起源很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明,如仰韶文化、紅山文化中,就發現了大量玉器,且製作工藝水平很高。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的大量玉器,皆雕琢有精美的文飾,采用了淺浮雕、半圓雕、鏤空、圓雕等技術,並出現了主體紋、地紋和裝飾紋的三重裝飾。
玉雖源自於石,但因可以通靈,故淩駕於一切石頭之上。在石器時代,石器可以作為祭祀祖先的社石神主,具有靈石的作用,當高於石的玉出現之後,玉器就自然取代了石器作為社石神主的地位而成為祭祀的禮器。不僅如此,玉器還逐漸成為權力重器。
在中國古代社會,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同時也是禮的最高形式。作為禮器的玉器,也具有不同的等級和規格。在上古的玉器中,以琮、璧、圭、璋、璜、瓏、琥等為祭天、祀地、禮人的神器。在這些神器當中,又以圭、琮及璧的品位最高,用來祭祀規格較高的神主。
圭是一種造型為下方上圓或凸為三角形的長條形玉器,其上尖銳呈三角形的稱為尖首琰圭;其上圓弧隆起或呈微弧形稱為平首鎮圭,或者稱圓首圭和琬圭;如果上部分向上凸起而後內凹呈弧形或“∨”形,則稱為大圭牙璋或圭璋。把圭璋從中間劈成左右兩半,則稱為邊璋。
圭上圓下方的造型是取“象天法地”之意,因為上麵的弧形“⌒”或銳角“∧”表示太陽在天空運行的軌跡,而下麵的方形則表示地平線上四麵八方的景象以及日表晷影在地平線和晷儀上移動的影像。同時,圭還象征祭祀的圖騰崇拜物和祖先。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出土了成組的玉石禮器,而且這些玉石禮器如玉琮、玉鉞、玉璧、玉杖、玉珠等與玉人、玉鳥、玉龜、玉兔、玉豕等一起出現。在這些玉器上還出現了人物和動物或在一起或分開對立的圖案,如山東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的大圭、玉冠、玉斧上都有這些人神共圖的圖案。這些人和動物的圖案並非是為了美觀而作的裝飾圖案,而是將其作為祖先而加以崇拜的象征物。也就是說這些玉器上的人物、鳥獸、日月星辰等圖案是圖騰、祖先的“神徽”,而刻有這些神徽的玉器就成為祭祀的社石神主。
圭因象征自然祖先—圖騰祖先和人的祖先,所以用來祭祀天、地和人祖。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有四隅和四麵的柱形玉器,取象天圓地方和太極八卦之意。在東夷伏羲、蚩尤及少昊族團所居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堆,炎帝族團所居的仰韶文化、陶寺文化、中原龍山文化堆以及黃帝族團所居的龍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堆的文物出土中,都有太極八卦、天文曆法圖和玉琮一起出土。這說明玉琮與八卦是同一文化觀念的產物。根據這些文化墓葬的情況,反映出玉琮與墓葬主人的身份有特殊關係:這些墓葬的主人多為高級巫師,因而這些玉琮可能是用於祭祀的禮器。根據已有出土文物考證,太極八卦圖有7000多年曆史。玉琮雖然是後出的禮器,但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崧澤文化中,也已出現了半璧形的玉器—璜。
玉璧是內外雙環的玉器,取象於太極天寰。內環是北極天心所在,外環則為日、月、五星晷儀太極盤。在良渚文化的王陵墓葬中,墓主人常常是背墊著玉璧,在胸口或頭側、身體四周放著玉琮。在古代,人們以背為陽,以胸腹為陰,以頭為陽,腳為陰,而天為陽,地為陰,所以背璧胸琮是象征天、地與人一體的三才,而墓主人則以玉琮通天地神靈。